关于居住社区配套商业的一点思考

如题所述

最近,和朋友们一直在吐槽商业建筑的形式和规模。当然,我们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那些高大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我们的话题主要是那些居住区配建商业。为什么这个点会成为我们的话题呢?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原先我们要打造的形象工程,那些三四层的沿街商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就是长时间的空置,这部分资产基本上就一直被荒弃,并未能向我们之前预想的那样,形成繁荣的商业景象。

我们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的经济形势影响。目前,我们的市场可能没有那么的活跃,大的经济形势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这是肯定的。这个层面上的东西,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在此不做赘述。

2.经济的成本问题。我们知道,生意人是要考虑成本的。虽然作为规划从业人员,我们不断地呼吁建设高品质商业氛围,建立高标准商业街道,但是这些口号很难撼动真正的经营者。在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商业经营者会考虑要周边的环境和建筑的形象要求。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来讲,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成本。假如我有100万,那我就去买100万商业店面,当然,这个商业店面商业价值要最高。但是,我们建出来的商业比如都是一跃三,那么首层最具价值的面积只是整体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

问题来了,首层达到经营者要求面积的,三层面积加起来的租金或者成本就已经远超出经营者所能承受的范围。长此以往,一方面街道会长期陷入冷落,另一方面,街道的多样性将会严重被削弱。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一层的商业裙房被租出或者售出,而二层或者三层的商业裙房都被限制,或者是引入了一下对街道没有正面带动作用的银行或者洗车店或者办公等功能占据。较低的成本,拉低了经营者的资金门槛,更多有创业要求或者小本经营的特色商业便会参与的社区街道的形成当中,功能多样化,特色多样化的商业反过来重塑街道。街道的空间、功能与人气多方的互相影响和融合。

3.沿街多设置商业裙房,能够减少围墙的比例。我们以前为了城市形象,都想多然开发商建多层的商业项目,甚至会限制居住区商业裙房的建设。这样的后果是商业相对集中,而街道上的围墙长度相对较长,接到的生活氛围削弱。如果居住项目对商业裙房不做高度上的限制,鼓励做一层的好处就是建筑规模可以由垂直平铺到线性的街道上,相对而言居住区沿街的开发型的商业界面增加,对应的围墙长度减少,就会形成更为开敞的社区公共界面,增加活动的空间。

4.沿街尽量规划较长的商业设施,也是解决停车问题的一个思路。我们都知道,现在居住社区停车位都是按照规范进行配建的,可以说按照规范配建后车位数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种功能要求。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停车基本上都安排在居住区里,居住区外的车辆没有办法进入居住区。也就是说沿街商业配备了机动车位,但是都在小区内部,外界车用不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商业前面都在乱停车,也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沿街只做一层的商业功能,势必商业界面会拉得很长,与此相关的是商业界面退线那部分空间就会变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停车空间。有了停车位,商业的可达性和利用效率就会得到提升,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认为今后对居住区的沿街商业建筑规划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去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鼓吹社区都要做商业,而是希望做一些有利于商业氛围和城市街道的努力。居住社区还是要做到动静分离,该安静的街道就应当安静,所有街道都热闹了,也就没了热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