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中的主观判断怎么写

如题所述

观察记录是读懂儿童的第一步,它能帮助老师准确评估幼儿的发展,也是幼儿园教师经常要上交从常见文案之一。那么在写观察记录时老师经常会犯哪些错误?有没有什么新的形式?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呢?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今天宝典为你一一展开。

常出现的情况
教师在做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常出现的情况有:

1. 缺少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的内容在后文有详细说明)

2. 观察内容的撰写有主观论述,如:“xx是一个xxx的孩子”,容易出现贴标签的现象。

这点其实非常常见,很多观察记录都会出现类似的句子,比如“害羞的,精力充沛的,爱起哄的,淘气的”,看似不经意的形容词其实就暴露了老师对孩子的观察存在了主观判断的事实。归类和贴标签,很容易让儿童成为我们理解的对象,他们本身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就会消失无遗。

3. 观察视角的选择基本上都是聚焦幼儿的“问题行为”。

这点看似没毛病。但是放眼望去,大部分老师写的观察记录全是孩子的负面表现……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记录的么?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让基础上更加拓展和提升,才是更加彰显教师能力的事情哦!

4. 要么无目的观察,要么偏差性观察

有的教师观察时往往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去看什么,还没了解清楚就找一个自认为可以分享的点进行教育或交流(这种情况多见于新手老师);

还有的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太强,对自身熟悉的领域关注较多,比如教师在艺术领域比较擅长,在观察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更多关注了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虽然写出来的观察记录会更有料,但是由于教师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忽略,也会导致孩子发展的偏差。观察常常与教研主题缺少联系,不能为教研提供素材。

5. 观察时介入过多

严格来讲这个不是写观察记录本身的问题,而是有的老师为了写观察记录,为了让内容所谓地更“有价值”,所以在观察时不断介入、引导,将自己的需求转嫁给幼儿等。其实这样就让观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更剥夺了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记录的形式
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我们发现,瑞吉欧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瑞吉欧,记录结果不仅是教师自己观看与反思,还会和家长一起检阅儿童学习的痕迹,而且记录的形式更加多样,比如:笔记、谈话记录、幻灯片、照片、录像等。不仅如此,老师还会与儿童一起分享,让儿童也能考察自己的作品、经验、行为和言语。这种更加直观、客观的记录形式有很多文字记录达不到的好处:

1· 儿童在观看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尊和他人的赞赏,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2· 直观的观察记录支持了孩子参与考察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建构或者重新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它使幼儿们能得以“从他人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

3·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儿童对这些观察记录加以反思,鼓励儿童进一步思考或激励儿童重新解析自己的想法或行为,并向别人说明。瑞吉欧的儿童学校都能运用观察记录法来回顾或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和表达的意见。其最终目标是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检测。

小编认为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放下纸和笔,拿起手机为孩子拍摄一段视频噢!

观察记录应该包括:
观察记录应该包括什么?

1·观察目的

2·观察对象

3·班级

4·年龄

5·性别

6·观察时间

7·观察地点

8·观察者

9·观察情况记录

10·分析与评价

11·教育策略(可选)

12·改进措施(反思)

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内容。

建议保存下图:

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 在幼儿活动中自然进行
“观察必须是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原则二: 观察前要做好准备
4w原则:

1. 观察的时间(when):你什么时间观察,打算观察多长时间?

2. 观察的地点(where):室内集体教学;区域;户外

3. 观察的人物(who):个别儿童/一组

4. 观察的事件(what):幼儿的哪些发展领域或哪些行为?

原则三: 观察记录尽量保持客观、详细、全面
如何做好客观记录?

·指记下的是实际发生的描述性的笔迹而非解释性或判断性的话。

·教师在观察时,不要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应把自己当做局外人,把幼儿的行为、语言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生动、具体的资料。

·客观地记录和描述而不是解释性、判断性的笔迹,是观察记录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观察实例:

琪琪(4岁半)

今天区域活动时,琪琪表现很糟,四处游荡,还一直打扰其他其他小朋友,我实在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让她坐在我身边。

在这个观察记录中,有些词不是客官描述性的,如“很糟”、“四处游荡”、“一直”、“打扰”,因不同的人对“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觉得打人很糟,有人觉得不能集中注意力很糟,有人觉得插嘴、告状很糟。“四处游荡”是个很泛泛的词汇,不能说明当时琪琪的具体表现。“一直”这个词含糊不清,不能说明具体的时间段,无法客观描述状态持续的时长。“打扰”的程度也各有不同,轻声说话、打断别人的活动、破坏游戏原有的秩序等都算是“打扰”。最后一句“我实在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让她坐在我身边”的语气显示了观察者的对孩子表现出了无奈、不耐烦的态度,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

调整建议:

琪琪(4岁半)

琪琪在区域活动时,频繁更换玩具,不能在某一区域或某一活动上专注游戏,一次只能玩2-3分钟,然后就在不收拾玩具的情况下走开。进入到建筑区的活动时,她推翻了阿强和东东搭建的半成品。离开建筑区到图书角后,她拍打旁边的孩子并与其讲话。我坐到她旁边问她是否愿意坐在我腿上,她同意了。她靠着我,听我讲完了整本《壳斗村的警察先生》的故事,大约5分钟。

如果想要快速让您的观察记录提升一个level,请记住这些提示:

要记录这些:
(客观的实际状况描述)

·幼儿做了什么

·幼儿说了什么

·对幼儿作品的描述

·对幼儿表情、行为等的描述

忌这样记录:
·贴标签(xx是个害羞的小女孩;xxx精力充沛;xxx很爱起哄;xx非常淘气)

·揣测内在意图(我想xx想要xxx;我认为xxx喜欢xxx)

·主观评估(xx做的好;xx做的不好)

·主观评判(漂亮的,有创意)

·过多使用否定词语(不曾、不会、不想)

合适的用词:
·他经常玩儿……

·他用……分钟做了……

·他反复了**次

·他说……(问过幼儿之后)

·每天他都……

·我看到……

·每隔一天……

·……

要避免的观察记录词汇:
·这个孩子喜欢……

·认真完成了……

·他用了很长时间

·看起来好像……

·我认为……

·我感到……

·我想知道……

·他把……做的很好

·他在……有缺陷(问题)

·很难……

原则四: 观察是为了教学改进和幼儿发展
观察记录的价值“不仅是为了展示某一行为的全部过程,还在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解释,使记录最终成为教师和幼儿进一步获得学习发展的平台”。

利用观察记录了解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发现儿童的努力和进步,明确儿童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持续的大量的反馈信息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调整原有教学计划,满足儿童发展需求,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反思、分析与评价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幼儿发展的关键指标为依据 进行解读和分析。将个体幼儿的具体行为与《指南》中的领域、目标和典型表现建立联系。(建议保存下图哦)

好啦,咱们这次就先聊到这,你还有什么观察记录的好经验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8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遵照园长的指示,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提高写作观察记录的水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