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是怎么做到共情别人情绪的?

如题所述

我身边的朋友就是这样评价我的,他们说我不够坚定,总是很容易动摇。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每次别人生气或者是难过的时候,我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我很希望自己能够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波动。可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可以逐渐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了,能够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并被影响,说明你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吧!不知道这算不算共情能力呢!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学会接纳这样的自己,是第一步。

我们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还有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不足,因为你对自己的了解不足,没有办法掌控你的情绪,才会总是会别人带着走。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要不断的接触不一样的人,我想你要是不想被影响,你可以保持距离,当你们的关系亲密度不那么密切的时候,你就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很多时候能够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并且受到影响,是在内心深处将他当成了重要的人。不要和所有人都保持一个距离,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总是应该有一个亲疏远近的不是吗?受到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你要是能够自己掌控好,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我们情绪波动很大,还有一点就是过于浮躁,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面,大家都在不断的忙着往前。很多时候,可能遇到很小的事情,也会忍不住想要发火或者大哭。你可以试着做一些让自己能够变得平和的事情。要是有耐心的话,我觉得冥想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只不过我通常就是三分钟的集中力度。我之前有一个朋友是,每次感觉很浮躁的时候,就会抄写佛经。这个办法真的是非常有用,希望大家能够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0
系的重要性,那么这种关系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就是通过彼此的情绪理解。如果我们理解了对方的情绪,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对方,对方就会感到“你懂我”“我们有共鸣”,更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而你也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并且友善地回应,你会不会也想要多跟他接触一些?

在亲密关系中,这种彼此的情绪理解尤其重要。事实上,有一种伴侣咨询疗法就叫“情绪取向伴侣治疗”。这个疗法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帮助伴侣双方理解自身和对方的情绪体验,以达成更好的沟通,弥合裂痕,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即便只是在一般的工作生活中,情绪理解也大有作用。如果我们能理解上司愤怒的情绪到底是针对什么,或者客户究竟是真的大为光火,还是因为心虚在虚张声势,那么我们的工作决策可能会准确很多。不得不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自己比较能理解一件事、一个人,就会更容易感到安心;如果自己对周围的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心里大概也会更觉得不安。毕竟无法推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而未知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那么容易应对的。

情绪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了解了情绪理解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一个人身上,对他人的情绪理解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情绪理解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许多脑区。简单来说,这个过程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时,我们的大脑中会有一类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感觉运动细胞主动模拟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比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哭,那么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在大脑中模拟一个在哭的人,有点类似于在大脑里进行复制。当然,这是一种相对模糊的复制,不会是完全精确的。

接下来,根据这个复制品的表现,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调动自己相应的情绪反应。比如,如果我们复制的是一个在哭的人,那我们自己其实是能够哭的,具有所有跟哭泣和其相关情绪有关的机能。于是,我们大脑中就会去激活这些机能,将对方的反应进行一种我们自己版本的复现。比如,如果对方是因为受伤感到疼痛而哭,那么我们负责疼痛感和哭泣的脑区也会被激活。

在得到了在大脑内情绪复现的第一手资料后,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这些资料:我受伤了,我很疼,我哭了……嗯,如果受伤了很疼,那么我就可能会哭,并且这个时候我会伤心,可能还会有些害怕,所以对方现在的情绪应该是伤心和害怕。

虽然对于我们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过程可能在一瞬间就发生了,我们根本不会意识到其中有这么多部分,实际上大脑确实是经历了如此复杂的过程,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我们的大脑不论在生理基础上,还是认知发展上,都完全为情绪理解做好了准备——成熟人类都具备情绪理解的硬件条件,只是每个人的发展程度和发挥方式不同罢了。

在具体层面上,由于人们不同的经验和偏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理解方式,分别是情绪共情和认知理解。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时采取两种方式,但会有自己的偏重。

情绪共情更倚重情绪复现的过程,尤其是对情绪的身体感受体验。擅长情绪共情的人很容易感觉到别人的感受,比如看到电影里的人被刺中,自己也会感觉疼;看到别人伤心,自己也会鼻子发酸。由于他们非常擅长情绪复现,即使不刻意思考,也能非常直观地体验到对方的情绪,因此有时看一眼就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感受,甚至再想起来还能够重现别人的感受。

这种情绪理解非常直观,受个人经验知识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使双方身份背景差异非常大,仍然有可能精确命中,但这种方式会受到当时理解者个人体验的影响。比如,如果一个主要采取情绪共情来理解情绪的人自己处于愤怒情绪的状况下,恰巧他又没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况,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对他人的判断中,误认为对方也处于愤怒情绪中。

反之,认知理解更倚重资料分析的过程,擅长这种方式的人未必能够对他人的感觉感同身受,但是很善于收集信息,并根据经验进行推断。比如,他可能知道绝大多数人在当众出丑时都会感觉到羞耻,因此判断在部门会上被领导质疑是一种当众出丑,那么即使他看到对方时不会感同身受,也能推测出对方现在应该是感觉羞耻。

这种情绪理解的优势是不太受个人情绪状态影响,不少擅长这种方式的人本身情绪觉察能力和自身的情绪敏感度并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通过经验和观察来分析判断他人的情绪,而且在很多时候认知理解的效果不错。这种方式也没有体验他人的感觉会造成的身体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但这种方式高度依赖知识和经验,如果当事人在相关方面缺乏知识、没有经验,就很容易误判。比如,一个对女性缺乏了解的男性推断一个女性的情绪,男性可能觉得女性提高声音时是愤怒,因为他自己愤怒时会这么做,但女性提高声音时可能是感到不安。因此,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

虽然两种方式各有长短,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好的方式,我通常还是建议在学习情绪理解时两种方式都尝试,以便互为补充。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具体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理解能力。

第一步:了解多样的情绪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