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

如题所述

年羹尧是雍正的一员大将,可以说雍正能够成功登上皇位,年羹尧功不可没。但是雍正费劲心机的想要处死年羹尧,这是为什么?中国有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大部分的功臣都不得好死。

早些年,雍正帝让造办处做四件珍玩:赏怡亲王一件,舅舅隆科多一件,年羹尧一件,自留一件。

羹尧入觐,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金币,令其子年富袭爵。

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他有权向雍正直接上报,把诸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有关国家吏治民生的利弊兴革等事,随时上奏。他还经常参与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夺。

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则更是频频与年羹尧交换意见,并给予他很大的权力。在年羹尧管辖的区域内,大小文武官员一律听从年的意见来任用。

雍正对年羹尧赌咒发誓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也就是说雍正不当一个好皇帝,第一个就对不起年羹尧。这种肉麻的话简直是亘古未见。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让驿站派人狂奔,从京师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似乎也不差什么。年羹尧虽说是“藩邸旧人”,可并不真正了解眼下这位新皇帝,他满以为皇帝对他这么好,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不至于出什么意外。所以,他根本不做多余的考虑,进京朝觐时,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他也就点点头,有些臣僚跪接,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可见年羹尧当时是雍正的心腹,备受重用。但是年羹尧是一介武官,才气凌厉,恃宠居功,骄横放纵。

年羹尧一次和塾师一起吃晚饭,不巧塾师饭碗里有粒谷子,他便将其拣出。年羹尧看见后脸立马沉了下来,把侍卫招来,低声吩咐了一下。眨眼间,侍卫便提了个人头进来,说已经将那个拣米不干净的厨子斩了。年羹尧出征大捷回来,塾师见证了这位大将军对部下定功过、奖赏罚的过程。大将军端坐厅堂之内,两侧林立着全副武装的甲士,大将军旁边有文官根据记录逐一报告所有征战人员的功过。立功多的,当下就换上应升的品服,赏酒赐座;有过失的,年羹尧沉着脸,当下呵斥,手一挥,甲士便上前剥了那人的品服,拉出门外,或鞭挞或砍首。年羹尧为人严苛残暴,因而被罚被杀的多于赏赐的。这情形直叫这位塾师吓破了胆。

记得当时浙江的钱塘有一个名叫汪景祺的举人,参加科举很多年都没有中进士,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投奔年羹尧。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拍马屁也是门官场学问。汪景祺的功夫就很到位,年羹尧阅后心花怒放,于是将其收入幕中。

据历史上记载,年羹尧路过之处,前后导引。入京之时,令总督、巡抚,跪道送迎。到京师,王大臣郊迎,傲慢无礼:“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汪景祺曾让年羹尧收敛一点,但是年羹尧正处于风光之时,并未在意,随之雍正二年年羹尧回京时,雍正皇帝给予他人臣无上的荣耀,刚过了几个月之后,雍正皇帝就翻脸了。

有一次,雍正皇帝来到年羹尧的军营阅兵,当时年羹尧站在阅兵台上,雍正皇帝为了表示跟将士们的亲近之感,百年亲自走下去穿梭在士兵队伍中间,这时骄阳似火非常炎热,雍正看到士兵们个个汗流浃背,雍正过来阅兵劳军,自然带了西瓜慰劳将士们,于是他就吩咐下去,让士兵们休息一下,都去吃西瓜解解暑。

雍正命令下达后,本以为士兵们会谢恩并山呼万岁,然后全部去吃西瓜,不料众人虽然听到他的命令,但却没有一个人动,每个士兵依旧笔直的站在当地,纹丝不动,雍正还以为这些士兵不听命令,就叫来年羹尧,问是怎么回事,不料年羹尧竟然说错了话。

当时年羹尧在朝廷平步青云,已经有些飘起来了,他便对皇帝说:“皇上,您不知道,这些士兵平时是我亲自训练的,他们只听我一个人的号令!”于是年羹尧便下令,吩咐士兵们下去吃西瓜,这是士兵接到年羹尧的命令,才有纪律的一个个去吃西瓜。

这件事在雍正心里留下了阴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子民都该属于皇帝,然后年羹尧手下的这些士兵,竟然不听从自己的命令,这个年羹尧如此训练士兵,令雍正非常不满,这时候雍正就对他起了杀心,不是想杀他,是不得不杀。

雍正三年雍正帝谕:“羹尧举劾失当,遣将士筑城南坪,不惜番民,致惊惶生事,反以降番复叛具奏。青海蒙古饥馑,匿不上闻。怠玩昏愦,不可复任总督,改授杭州将军。”十二月,下旨将年羹尧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雍正二年,年羹尧被封为清朝的封疆大吏,掌握了整个清朝近一半的军权,皇帝敢把那么重要的军权,给一个汉人掌管,足见皇帝对他的信任,这是被封为一等功的年羹尧,可谓春风得意,也走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他却并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最终导致悲惨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