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诸多的矛盾中应抓住主要矛盾,这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现状的矛盾。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教学过程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接受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并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 过程一般认为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材等组成,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 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志。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种关系: 教材 教师 学生 (包括文字教材和非文字教材)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时教材是通过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 考试时教材是经过教师的过滤变为考题去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并不是与教 材直接建立联系,而是直接与教师对话,教材只是处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 这就造成了有相当一批学生不读书,不读教材,学生只看教师让准备的“笔记”, 只做教师过滤好的“习题”。 上面所说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材的 关系;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关系本身就是矛盾,这些关系就是教学过程的内在矛 盾。在教学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谁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哪个矛盾对其他矛盾 有决定作用?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表现为教与学的矛盾。教指的是传授知识,学指的是学习知识。笔者认为上述关 系的存在和主要矛盾的确立是建立在教师本位的基础上,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轻视了教材作为教学之本的基础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