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基本介绍
关中,作为中国建筑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体现了华夏营造技艺与土木工程的重要传统。这一技艺是关中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古老营造技艺之一。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形式多样,内容深厚,既保持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的传统布局,又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进行改进。夏季可遮荫收集雨水,冬春季节可抵御西北风沙侵袭,有效解决了关中地区春冬风沙强烈、夏季炎热干旱少雨等恶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其建造风格不仅极具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实用性强。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内涵丰富,石雕、木雕、砖雕、影壁、檐廊、花窗等,手法多样,造型灵动,具有特别的艺术创造。关中传统民居多以四合院式的民居为主,建筑的房屋以纵轴布置的方式组织院落。最常见的形式是独院式平面,由院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厦房、庭院、正房和后院,庭院两侧是两栋单坡顶厢房组成的三合院、四合院。这种布局空间逻辑清晰。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土坯、土墙为主,自制砖瓦,木椽梁架结构密集,体现了砖木结构特征;
二、其整体风格与北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土坯墙用于保暖,取材方便,造价低廉;
三、营造技艺手法大气,跨度大、对称规整,突出了防水、防风沙、防火、防地震等综合功能;
四、建造师传严格,工具多样,讲究传统文化的要素,讲究阴阳相合,突出影壁、屋角的石构、吉祥图案的雕刻,寓意安居、辟邪、求祥和的传统观念。这些建筑共性是内敛、沉稳、睿智。这些民居都是高墙大院、深宅府第,在布设上讲究对称,充分显示了宅主公诚敦厚、勤俭持家、长幼有序的家风。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历史由来
关中是秦国故地,这里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富饶安全的关中平原让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成就了独特的建筑和艺术。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便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在中国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获奖荣誉
2021年,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