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适合你的智能手环

如题所述

目前普遍将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分成两款产品,主要是根据屏幕大小有无和功能的多少,但是在后续的产品进化中这个分界将会越来越小。功能上将会越来越统一,主要是新技术的使用减小了元器件体积。功能和屏幕大小也会逐渐交叉,所以到后面手环和手表的界限非常模糊,所以统称为智能腕式产品。

纵观所有智能手环厂商,在小米这个行业搅局者进入这个领域后,把这个领域重新洗牌,尤其是在2014年,不少手环厂家瞬间消失了。

其实在尚未普及到大众时候,入门级产品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超高性价比,借此吸引用户,在用户对手环产品熟悉后,再接着推进高附加值功能的手环和个性化手环。所以小米进来后,重新细分领域之后一些大厂商却获得新生。

全身上下最适合戴点东西的也就手腕了,一抬手就可以看,最方便也是最容易的。这一点是大家共识的,从iwatch到三星gear,到国内的华为,小米,埃微,第一款出来的都是手环,手表。

现在这智能腕式产品已经是巨头林立。做再多产品,也需要有人来买,对于消费者来说,核心的需求在哪里呢?

下面我们从现有腕式产品中,就功能来说逐一探讨一下。注意是逐一,可能内容有些专业有些长,但总比之前口水似的回答要好一点吧。

1、运动检测:目前这个是基本配置了,100% 标配功能。
小米手环宣传界面

本身就是从健康的概念诞生了智能腕式产品,这个功能就是最核心的功能了。

一般的厂家都是用3轴的g-sensor做的,讲究一点的加了磁力计,可以滤除一些干扰的因素,比如开车,敲键盘,单纯的甩手等。陀螺仪目前功耗比较高,用一两天就没电了,因此少人用。这个对于卖1000多的Fitbit或者卖79的国产手环来说,都是采用同类的传感器。

这个需求,对于目前普遍运动量过少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功能其实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大部分需要运动的却没时间去运动,这个不是一款产品能解决的问题了,只能慢慢来。

听起来有些悲哀,不是么?

2、睡眠监测:这个功能貌似很多人都喜欢,可惜现在做的好的没几个。

理论上来说手腕的活动能检测达到90%准确度,可惜国内对这个有研究的很少,少数产品(当然包括Fitbit,Jawbone)能准确检测到入睡和醒来,但是深度睡眠的准确度值得怀疑。现在有一些厂家采用压电薄膜铺在床上的方式来检测,会比手环准确,但是结果还是值得怀疑,没有经过大量的验证来证明自己的准确度。

3、提醒:android wear 的设计最核心的就是提醒。

不管是android wear 系统,pebble系的ARM小系统,MTK的系统还是三星的Tizen,这块是目前最核心的应用。微信在这块走的很快,逐步开放的硬件接口估计会把微信这个语音信息的提醒直接连通到硬件,相信会带动一大批硬件销售。在国外pebble作为kickstart史上最成功的众筹项目,不无道理。在国内,在小米和埃微(上图来自埃微手环)的客户群中,90%的客户极其关注这个功能,这个也是国内大部分用户购买穿戴产品的目的。

4、语音通话:一款便携式蓝牙运动手环耳机

对于语音通话,似乎7,8年前国产手机流行的时候就有很多厂家做了手表手机这种早期的穿戴产品,但是一直不怎么流行。到这一两年突然穿戴概念起来后,这些厂家才又重新重生,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搞早了。

对于通话这个功能,是否有必要放在手腕上,一直没有统一,三星几款产品的发布来看,三星还是挺认为通话是刚需功能。现在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内置sim卡,采用MTK的方案或者高通,第二种是蓝牙耳机方式,接管手机的通话功能。第三种是蓝牙免提通话的方式。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三种方式都有很大市场,三星和LG发布的手表就内置通话,蓝牙耳机的方式包括华为,埃微(即将发布),以蓝牙耳机的方式,将通话功能逐步移到手腕上。这样解放了用户操作手机的次数,而且对于用户的通话操作来说更方便了。这个对于一些经常需要开车的用户来说是刚需,华为B1的热销证明了这一点。免提的方式有很多低端的手环和手表,出口很多,需求极其旺盛,外形比较适合粗狂的欧美风格。

5、装饰:作为手表和装饰品使用,这个其实蛮重要的。

但是自古没有那么美好的事情:外观又漂亮,功能又完善,还很省电。技术和美学上的平衡点很难找,有一些厂家选择了功能向美学让步,外观第一,有些厂家选择功能和美观并重,这事儿就跟找老婆一样,漂亮和德才兼备的,你选哪一个?

6、定位:这个功能对于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和加油老人的青年,几乎可以说是刚需。

老年人,儿等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的群体,也很需要这个产品。目前主要采用MTK+GPS模块的方式,也有用高通的,都是手机方案改过来。目前做的公司很多,做的好的不多,所以有刚需的用户需要仔细了解,耗电是目前最头疼的事情,能做好的公司屈指可数。

7.运动指导 8.心率血氧 9.社交 10.功耗 11.情景识别 12.移动支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