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诗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从军行诗意是:第一首诗描绘了边疆思乡、乡愁的景象;第二首诗描写的是民团在部队里听乐观舞曲而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了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了将军要求埋葬阵亡将士的遗骨,表现了将军对将士的爱戴。第四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保卫祖国坚定不移的崇高精神。第五首描写了奔赴前线的边防军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高兴心情,体现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渴望去边境杀敌立功;第七首诗主要描写了有山有篝火的边塞景观。诗的意境苍凉慷慨,充分展现了盛唐气象。


其一 从军行七首 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在烽火台的西侧,有一座瞭望塔。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瞭望塔上,让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我的衬衫。这时,传来一阵凄苦的羌笛声,奏出的曲调,但笛声却增添了对千里之外妻子的思念。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进,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在部队跳舞时,琵琶伴随着它奏出一种新的声音。无论怎么翻修,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勾起边防官兵的伤感。杂乐乱舞交织着思乡之情,对理智的渴望混乱而无止境。此时,秋月高照滚滚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译文: 城市边缘的榆树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晚上,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顾战场,只见薄暮云低,荒山起伏。将军让皇帝把小分队请来,让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将士们也不能为埋葬在外地的战友而悲伤哭泣。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蒸腾而起的长云覆盖着连绵的雪山,古城与玉门接壤,相隔千里。在黄沙湾里,频繁的战斗磨破了戍边战士的盔甲,但他们决心不打败来犯之敌,誓不还乡。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译文: 北方沙漠,狂风肆虐,尘土飞扬,天空一片漆黑。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昨晚,先头部队在洮河北岸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刚刚,活捉敌首领的消息传来。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译文: 这位将军,胳膊上绑着一个胡瓶,骑着一匹紫色的薄汗马,风度翩翩;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挂着一轮秋月。边境发生紧急军情,皇帝夜里给将军送了一封信,给了方上一把剑,让他领兵杀敌;将军从北京辞职去了前线,很快就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玉门关周围的群山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守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山上到处都是烽火台。人们需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过一会儿就看不到马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1
这首诗的意思是: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第四首全文及解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该诗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第2个回答  2023-02-01
从军行的诗意(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