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考研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

如题所述

实际上考进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从本科或是其他专业“保研”进来的,毫无疑问,从清华本科直升清华硕士的求学阶梯,对于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完全不存在知识壁垒和习惯隔阂。

第二种,是从其他985、211、双非院校里,保研到清华的。他们之所以这么执拗于考上顶尖名校的梦想,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清华和北京对于00后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

第三种,显然就是从大学阶段到毕业后两三年,一直混迹在学校周边图书馆、自习室和培训班里的考研生。他们在本科学习中并没有“拔尖”式的优秀,但也同样愿意为了一直以来的清华梦,像那些“高考钉子户”一样,日复一日地拼搏坚持和不懈努力。

2
当然不管是通过保研还是考研,最终能够就读清华硕士的年轻人,和那些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高三考生,肯定都是既有才华又勤奋刻苦的“天才学霸”。

但是相对而言,高三考生尚且可以在学校老师和培训名师的指导下,按照固有套路或流程,更加充分和有针对性地准备高考,但是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保研资格,那就必须考到400分以上,才有可能通过考研初试。

平心而论,在考研复习中的各门课程学习量,不但在难度和题量上远远超过高中,而且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自律和自学。

3
在备考过程中,明显缺乏切实有效的督促和积极正向的鼓励,因此,那些凭借自身努力和实力,考研清华然后成功“上岸”的大学生,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才得以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清华梦。

这样的付出和坚持,相比高三考生来说,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考试难度的高低不同,在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塑造上,考研进清华和高考进清华,也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4
一般说来,本科教育对于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影响会更加深刻。

主要是时间长,本科四年能够让大学生对于清华的认同感更强烈;而考研进清华的大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当初就读的本科院校中,接受了固有的教育和影响,自身思想观念和见识理论基本上已经定型,那么来到清华以后,他们在一开始就需要面临自身观念和清华思潮的碰撞,这在无形之中,会分流出一部分在思想上不愿意改变和蜕变的年轻人。

由此可见,名校的本科教育相对硕士教育而言,能给00后大学生给予更多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上的影响。

5
确切地说,虽然想要通过高考实现“清华梦”的考生人数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但因为高三考生和复读生,在复习备考期间,全程都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外部干扰因素。

但是曾经历过高考筛选,费尽心力才考上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想要顺利考研上岸,则需要克服复杂多变且充满诱惑的学习环境,无处不在的孤独和沮丧情绪,还有各类考研社群里数不胜数的关于退缩和放弃的负面言论。

可以说在考研过程中,如果没有超人一等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眼前遇到什么阻碍,都能够始终如一、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学习计划的决心和毅力,考研进清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