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25000里是从哪里到哪里?

如题所述

红军长征25000里是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红军开始长征的原因: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

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二、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

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

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

三、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

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

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

四、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

参考自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1

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红军故事

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

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德司令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周恩来过草地

周恩来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发高烧,五六天都没有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他随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殿后。彭德怀向参谋长肖劲光交待:你具体负责,组织担架队,实在不行,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

肖劲光将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担架队变成几个组,轮流抬着周恩来穿越草地,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队长,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还有兵站部部长杨立三也要抬担架。杨立三抬着很累,但仍坚持把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军长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6
红军长征25000里是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第3个回答  2020-08-23
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红军故事

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

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德司令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周恩来过草地

周恩来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发高烧,五六天都没有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他随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殿后。彭德怀向参谋长肖劲光交待:你具体负责,组织担架队,实在不行,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

肖劲光将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担架队变成几个组,轮流抬着周恩来穿越草地,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队长,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还有兵站部部长杨立三也要抬担架。杨立三抬着很累,但仍坚持把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第4个回答  2013-07-01
由于王明的错误,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以毛主席为总指挥,长征宣告开始,由江西的瑞金到甘肃吴起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