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的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狂人日记》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写文言文小序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文言与白话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对比就如同狂人这样的启蒙斗士与这“吃人”本质的旧社会的格格不入,这样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文言文为代表的旧社会与白话文为代表的新社会是对立的。

2、文言文小序的添加使得整个小说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一种复杂性,两重叙述视角构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构成了紧张、反讽的关系,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也创造出一种最能显示出气人生体验的独特文章结构。

3、文言文是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的代表性产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征这当时旧的社会文化秩序,作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话文自然也就带上了反对旧社会的色彩。

扩展资料: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人日记 (鲁迅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狂人日记》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序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狂人”也是两个不同的人。《狂人日记》的小序和正文的奇妙对应构成了小说的二重文本。
文言的序文是现实社会的象征。文言是旧的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征。在旧的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中,狂人已经不是狂人,而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不是与社会秩序、文化秩序对立,而是融合,或者说亲和。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迫害狂”精神病已经痊愈,去某地候补了。从这种社会现实立场去看,他的日记都是胡言乱语,唯一的价值是供医生研究精神病。
白话正文是狂人的内心独白,狂人是精神病患者,狂人的胡言乱语被赋予鲜明的文化意义,它是个人/自我/新文化的象征。鲁迅用狂人作为象征意义的载体,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识。发狂——精神病,才能与现实完全划开界限,才能斩断与现实、文化的联系,才能对现实进行毫不妥协的反抗。这里,狂人与现实、历史、文化是完全对立的,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所有的人都要吃他,所有的人都是吃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都是吃人的。
正文是心理小说,属西方现代小说(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属于杂文性质(随感、随笔、杂感)。
序言和正文构成的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序言——文言——正常人语——非正常,正文——白话文——非正常人语——正常。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小序和正文的对立还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人性思考。
狂人精神病一旦痊愈,精神恢复正常,成为正常的人,他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社会秩序、文化秩序之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没有任何叛逆性、反抗性。而狂人一旦发狂,就没有了社会束缚和文化压抑,就会露出自己的本性,他只要依靠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说出真理,就是一个反封建文化的斗士。这就是人的生存的悖论,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存悲剧。在人的文化状态,是没有自由的。只有抛开了文化进入纯粹的自我精神领域才可以获得自由。但是,人一旦离开了文化,斩断与社会的联系,人也难以存在,所以,进入自我以后,就是狂人。只有摆脱了文化束缚,才可以彻底反抗。鲁迅小说中的觉醒者,凡是反抗到底的,都是疯子。
这里就触及到人的存在悖论。人要存在就必须有文化,文化就是人之为人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的自由。有了文化人才从动物状态进入到人性状态,人无法离开或者超越文化,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但是,文化又反过来对人性构成压抑、摧残。这里,人处在两难境遇,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人性的缺失。鲁迅的《狂人日记》实际上涉及了文学人性主题。人的文化难题。它的思想意义、文化意义是时代理性与永恒人性之间的高度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8
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文言文小序的作用是引出正文,他们之间是自然的承接关系。

鲁迅先生故弄玄虚般地以文言文作序,目的在于对正文看似条理纷乱的内容进行前提性说明,使读者看起来觉得文章内容是煞有介事,真实无误的,说白了,就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第3个回答  2013-06-30
写小说总要先自然地写出冒头的几句话,鲁迅的文言小序很好地引出了下面记录的狂人日记,有大家风范。而且需要注意鲁迅写作的年代,《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所以此前用文言文也是必须的。而《狂人日记》中的文言小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序,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内容和应时性上都做了很好的补充,是剧情的一部分。白话文刚始,所以他说“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狂人总说人们吃人,所以他说狂人是“迫害狂”,小说和诗歌都很需要这种类似自虐的自我贬低,所以文言小序中的内容也是一种文学上的技巧。至于什么“二元对立”,“完全不同的世界”,个人认为纯属神棍胡扯。
第4个回答  2013-06-28
《狂人日记》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序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狂人”也是两个不同的人。《狂人日记》的小序和正文的奇妙对应构成了小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