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中 人 机 料 法 环 五个要素分别对安全有何影响?

最好是够五百字 谢谢大家了

现场安全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 五要素:人、机、物、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 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18
如下我也是从百度中查到存电脑里的,你可以参考

人(Man):上岗执行人员是否具备质量保证技能。包括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执行力和效果等。
机器(Machine):是否已证实实现产品质与量规定要求。包括机器设备、工量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
材料(Material):零部件结构\尺寸和材料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是否满足设计规定要求。
方法(Method):是否及时、准确、可靠。这里包括流程、准则、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结果是否标准、正确。
环境(Environments):法规、政策、社会、自然、经济,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辐射、噪音和清洁条件是否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由于这6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每个单位识别的变化点原因形形色色、名目繁多,几乎都可以归入5M1E中。
每个单位可以验证一下,95%以上的变化点是可以识别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20/80原则判定出哪些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评审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再用最经济和能够投入的的资源,管理控制它们不出或少出质量问题,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损失的结果。

请参考理解的资料: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

5M1E

“识别出的变化点原因”举例

“分析及控制措施”举例

人(Man/Manpower)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操作人员/人员状态不稳定

新入厂员工/实习者

顶岗/有经验支援者

顶岗/无经验支援者

顶岗/紧急支援者

针对操作人员/人员状态不稳定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新安装的设备

经过大修的设备生产线调整的设备

一级保养以后的设备

机器设备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新开发的材料

设计变更的材料

新更换供应商的材料

供应商生产变更的材料

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新设定的标准作业

变更后的标准作业

工序调整以后的作业标准

工艺要求变化

加工方法变化

制作过程变化

配方参数变化

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1)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2)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3)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6)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测量设备(包括量检具)发生变更时

测量设备失准、超过检定或确认周期时

测量的频次发生变化时

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温度、湿度、照明、清洁度、噪声、振动、清洁度及通风等改变

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序号

管理因素

项目

变更级别

变化点管理周期

1

人员

新员工/实习者/休假3个月以上者

重大变更

1个月

无经验的支援者

有相关经验的支援者

一般变更

一般工序1周

关键/特殊工序2周

紧急支援者/人员状态/岗位调动

轻微变更

对应状况

2

设备

新安装的设备

重大变更

1个月

生产线参数调整的设备

经过大修的设备

严重变更

2周

3

材料

新开发的零部件

重大变更

1个月

设计变更的零部件

严重变更

2周

供应商生产变更的零部件

4

方法

新设定的标准作业

重大变更

1个月

变更后的标准作业

一般变更

1周

工序调整后的标准作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6
安全生产:“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是企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不同的工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要求有不同的安全措施,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人”,即人的管理1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生产车间岗位的人员需求程序应是非常规范的。车间新需求的员工,根据公司所荐人员的详细材料,先形成定岗的初步意向,然后到辅助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段磨合期中,车间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然后根据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形成书面资料,反馈给公司,以落实定岗。对初评不能担当本岗位者,车间通过以培训、再教育等途径来提升该员工的综合能力,以达到胜任的目的。如再不能胜任的员工,则谢绝录用。在日常生产中,车间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

“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

2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 “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公司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料”,即物料的管理

3物料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因素,由于化学物料的特殊性,物料性能的转换相当快,也就是说,从低温到高温,从低压到高压,由稀变稠等一系列反应,伴着一种物料的加入,只在瞬间便可完成。车间从领料人员开始着手,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通晓每种物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对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计算精确。对于不适存放的物料,严禁在车间停留,做到现领现用。领料人员必须对仓库原料进行及时检验,严禁将不合格原料领进车间。为此,车间还应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培养员工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法”,即操作法,指导书

4操作法是引导操作的路线,在操作过程中路线不能变。有的操作工特别是新员工对操作法常有疑惑,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除了解释,还应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进行手把手教导,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车间还应根据原始记录、显示记录仪,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与规定完全一致。针对每个不同岗位,车间还应制定各岗位的职能考核细则,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奖罚根据考核细则所规定的条例进行,进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细心程度。

“环”,即环境的管理

5环境可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是创造优质产品的前提。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结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5S管理思想,以现场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自查与互查的方式,结合车间实际制定相应细则。车间各种用品、工具的摆放应当规范,并成为一种习惯。生产车间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发现、探索各类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建议,并对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完善,付诸实施,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

总之,一定要认清:安全生产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不断的持续性工程。
第3个回答  2018-10-03
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