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妾兄为宰执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勿以妾兄为宰执 翻译

勿以妾兄为宰执 翻译。

观八年,跟随太宗巡幸九成宫,感染疾病危险疲乏。太子承乾进入服侍,悄悄地启奏皇后说:“医药全都用尽了,您的身体却不病好。

请允许我启奏陛下赦免囚徒,度人入道,希望蒙受福祉的帮助。”皇后说,“生死有命运,不是人的力量所加的。

如果修福可以延长寿命,我从来不做恶;假如行善没有效果,有什么福可求?赦免是国家的大事。佛道是指示不同地方的宗教罢了,不是政体没有弊端,又是皇上所不信的。

怎么用我一个夫人就使天下的法度混乱?”承乾不敢奏明陛下,把这件事告诉左仆射房玄龄,玄龄把这件事让陛下知道,太宗和侍奉左右的臣子没有谁不抽噎。朝廷上的大臣全都请求减缓赦免,太宗听从了。

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坚持规劝,太宗于是就停止了这件事。 皇后病情将要加重时,和太宗辞别,那时玄龄因为被谴责而回家,皇后因此说:“玄龄奉事陛下最长时间,小心谨慎,出人意料的谋划和秘密的计策,全都预先知道,竟然没有一句话泄露,不是有大的缘故,希望您不要舍弃他。

妾的本宗,侥幸有缘与陛下结为姻亲,既然不是因为有道德的行为,就容易遭逢危险的时候。想要保全他们使他们永久,千万不要安排他们权要的职位。

只要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遵奉朝廷谒见,就是他们的幸运了。妾活着既然没有对当时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

而且葬就是藏,不想让人看见。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

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只请求依靠山来埋葬我,不用起坟,不用棺材,所必需的器物服饰,都用木瓦,节俭送终,这就是您不忘了我了。”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过世,那时年龄三十六岁。那一年的十一月庚寅的时候,葬在昭陵。

2. 勿以妾兄为宰执文言文翻译,选自二十五史

观八年,跟随太宗巡幸九成宫,感染疾病危险疲乏。太子承乾进入服侍,悄悄地启奏皇后说:“医药全都用尽了,您的身体却不病好。请允许我启奏陛下赦免囚徒,度人入道,希望蒙受福祉的帮助。”皇后说,“生死有命运,不是人的力量所加的。如果修福可以延长寿命,我从来不做恶;假如行善没有效果,有什么福可求?赦免是国家的大事。佛道是指示不同地方的宗教罢了,不是政体没有弊端,又是皇上所不信的。怎么用我一个夫人就使天下的法度混乱?”承乾不敢奏明陛下,把这件事告诉左仆射房玄龄,玄龄把这件事让陛下知道,太宗和侍奉左右的臣子没有谁不抽噎。朝廷上的大臣全都请求减缓赦免,太宗听从了。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坚持规劝,太宗于是就停止了这件事。

皇后病情将要加重时,和太宗辞别,那时玄龄因为被谴责而回家,皇后因此说:“玄龄奉事陛下最长时间,小心谨慎,出人意料的谋划和秘密的计策,全都预先知道,竟然没有一句话泄露,不是有大的缘故,希望您不要舍弃他。妾的本宗,侥幸有缘与陛下结为姻亲,既然不是因为有道德的行为,就容易遭逢危险的时候。想要保全他们使他们永久,千万不要安排他们权要的职位。只要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遵奉朝廷谒见,就是他们的幸运了。妾活着既然没有对当时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而且葬就是藏,不想让人看见。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只请求依靠山来埋葬我,不用起坟,不用棺材,所必需的器物服饰,都用木瓦,节俭送终,这就是您不忘了我了。”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过世,那时年龄三十六岁。那一年的十一月庚寅的时候,葬在昭陵。

3.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上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上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意思是:汉代的吕(汉高祖后吕雉)、霍(汉宣帝后霍成君),可以成为切骨的教训。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吕雉、霍成君这两人皆以嫉妒凶残、败坏政风著称)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释义:

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一直与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辅佐太宗的开国元勋,太宗把他当做心腹,经常出入太宗的寝宫,太宗将要把朝政托付给他。皇后坚决不同意,经常乘间隙向皇帝上奏说:“我既然已经是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代的吕(汉高祖后吕雉)、霍(汉宣帝后霍成君),可以成为切骨的教训。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太宗不听,最终还是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又私下派人到长孙无忌那里苦苦请求他辞职,太宗不得已同意了,改授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皇后才感到欢喜。

4. 勿以妾兄为宰执长孙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阻挡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