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讲讲韦庄的故事

如题所述

韦庄,花间代表词人,因为恰逢唐末乱世,其身世也变得坎坷,并不单单是他本人,大多数人在乱世中个个如草芥、如尘土。也因为乱世,他在《秦妇吟》中感慨地吟出: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一时声名大噪,被人称为“秦妇吟秀才”。韦庄出身贵族,五十岁前基本都在江南游历,或者说一直在逃难。大约在逃难中吃了不少苦,以致后来飞黄腾达了,仍然“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另外,韦庄在逃难中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柔美,词锋也从《秦妇吟》的悲凉讽刺变为倚丽清婉,成为花间派的代表词人。过了五十岁,看见世事平静了,韦庄整一整沾染了尘土的袍子,准备进京求仕。之后辗转做过校书郎、判官等闲职。后入蜀,王建授予他掌书记一职。再后来,王建称帝,任命韦庄为宰相,韦庄开始得到重用,开国的一些典制规章都出自他之手。但是,也是王建,带给他深深的屈辱与悲伤。据说韦庄有一位宠姬,“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夺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词,情意凄怨。”王建因为听闻韦庄宠姬的艳名与才名,竟然霸占了去,那么,韦庄对王建是有夺妻之恨的了,所以会做《荷叶杯》二首:“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据说,这首词后来传入了宫中,韦庄宠姬看到之后,十分感伤,于是绝食而死。但是后人多不采信此说。从韦庄年谱看,韦庄初次入蜀时已经六十一岁,没多久就返回了京城;再次入蜀被任命为掌书记时是四年之后,韦庄已经六十五岁;任命为宰相时,年过七十。有人不采信的原因是,即使宠姬被夺的时间是再次入蜀期间,韦庄已近七十岁,似乎不应该有感情很好又年轻的姬妾。我也不信王建会抢夺韦庄的宠姬,却不是因为韦庄年纪大,不该有年轻的情投意合的姬妾(像韦庄这样的贵族与词人,年轻时也风流放荡过,即使老了,必然仍有点底蕴,还是可能吸引有点才气的年轻女子的,尤其这女子本身是他的姬妾,即使不是真心爱慕,敷衍以生存还是要的)。王建那时还未建国称帝,正是收买人心为我所用的时候,怎么会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而失去韦庄这样的心腹重臣?但细细读这两首词,仍够感知韦庄惆怅凄怨之情: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相别,从此隔音尘。
从此一别,再不相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6
韦庄(约836~910),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