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

如题所述

读后感
读完之后,我对戴宗和李逵有了新的认识: 戴宗这个人的性格首先是梁山好汉都有的,够义气,好交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但他看透了国家的腐败,并不安于现状,而是主动和梁山的人接触,希望加入梁山.是个有思想,敢想敢干的人.有一定的魄力,这点比宋江强多了.另外戴宗是个很聪明的人,足智多谋.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蔡九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以逃过捉拿。另外戴宗会神打,估计还有些道家的思想. 李逵则是一个反抗的典型。他在乡里被称作“铁牛”,多半是忍受不了压榨,才“打死人,逃走出来”。在结识宋江前,李逵的这种反抗仅仅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局限于个人的斗争。在结识宋江后,李逵的反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自觉了。李逵盼望造反,如大旱之望云霓。当宋江因为醉后吟了反诗而出事的时候,戴宗和宋江都认为是了不得的大祸,李逵却认为:“吟了反诗打什么要紧”!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被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锡欺侮,柴进认为有先朝丹书铁券保护,满可以同他按条例打官司,李逵却根本不信这一套“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虽然是显得天真幼稚,但是,他确实比较看得透,行动也来得很坚决。在这一点上,李逵同三阮、石秀、二解他们都有共同之处。但是他那种热烈的主动性更突出。劫法场成功,宋江建议大家上梁山泊投晁盖哥哥。没待宋江讲完,李逵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不准别人上梁山,宋江跪着求人们上梁山,唯独李逵,却挥着斧头“逼”人上梁山。李逵在这里我们并不看作是动蛮;他只是觉得,这样好的事,干吗还得让人求,岂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正如他不理解什么叫做粗鲁,在他眼里,王法不值半文钱。皇帝既然也姓宋,可以轮流做的。
《水浒》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充满热情的歌颂了李逵无比坚决的反抗精神。才上梁山,他就提出了打倒皇帝的口号。在梁山泊数他对皇帝的斗争最坚决。“扯诏谤徽宗,痛骂皇帝的是他;破辽无功提出,再上梁上泊去的是他;喝了药酒仍然大叫“反了罢”的还是他。这种反抗的坚决性,使得李逵成为一个英勇无比、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对敌人的强烈仇恨相对,李逵对劳动人民,对弱者对伙伴却充满同情,一往情深,义无反顾。为了伏待好因吟反诗而坐牢的宋江,戴宗要他别因喝酒误事,他马上断了酒。戴宗的计谋被识破,为了抢救给绑赴法场动斩的宋江、戴宗,梁山泊的好汉们齐集江前,正要动手,突然“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彪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那里拦得住?”假如没有梁山泊好汉们的接应,李逵无疑也会象搭救卢俊义的石秀那样,终于落得个束手被擒的下场。小说没有描写自从戴宗出事之后这六天来李逵做了什么;但是,从他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在精细方面远不如石秀的李逵,这六天里一方面急得象热锅里的蚂蚁;一方面却也在冥冥若想,找寻对策,所以他的攻击目标才是那样明确,那样击中要害。当时,去营救宋江、戴宗的,总共有三支队伍。一支是以晁盖为首的梁山泊好汉,共有百人出头;一支是以张顺为首的浔阳好汉,也有五十来人;第三支就是李逵,只有一人。但是,在整个劫法场战斗中,却又数他“出力最多”,有如百万雄师。打救柴进,同情李鬼,也同样显出李逵的这种对劳动人民、对同伴一往情深的优秀品质。
总的来说,李逵是一个“路见不平,好打强汉”的英雄。李逵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李逵这种优秀品质所感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7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读后感
戴宗、李逵奉宋江、吴用之命,离高唐州去蓟州找公孙胜。一天到素面店吃饭,从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孙胜在九宫县二仙山。戴宗去见,被公孙老母回绝。戴宗叫李逵去屋里打闹,公孙胜只好出来,以老母年迈,罗真人不放为由不去梁山。李逵于五更偷去松鹤轩,斧劈罗真人。罗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罗真人派黄巾力士从蓟州牢中救李逵回来。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 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 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 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把《水浒传》好的地方举了出来而已,我还依旧喜欢《三国演义》.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