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是害怕孩子输不起,怎样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呢?

如题所述

“输不起”肯定不是一种好的心理。如果孩子输不起,那么他就害怕尝试,没有尝试怎么能成功?因此当有的父母发现孩子输不起后,就忍不住教育孩子“你怎么总是想赢呢”、“哪有总是赢得,赢要靠自己的努力”、“输了有什么?下一次在努力赢过来就好了”……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折中类似的话来教育孩子,因为我也这么做过。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抗挫折能力,正视失败。

“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了”,这是很多父母的思想。这种思想很对,没有任何问题。只有勇于面对失败,才有可能最终获得成功。


但问题是,这种“输的起”的思想并不适合教育学龄前的孩子,因为这与当前阶段儿童的自我认知有关。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认知

人的自我认知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随着智力的发育、社交活动的增多而逐渐出现并完善的。

2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自我认知的。

做父母的应该都有这种感受,当孩子2岁左右时突然就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其根本原因就是2岁之后,孩子开始产生了独立意识。

2岁之前,孩子没有独立意识,所以父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但是2岁开始,孩子独立意识觉醒,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他们的个体意识与父母的命令相违背时,他们便遵从自己的想法,于是便显得叛逆了。


2-6岁是儿童自我认知初步建立期。

科学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建立的自我认知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

1998年,澳大利亚心理学家马代和德布斯对近400名5-10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年龄幼小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几乎全部是正面的,而年龄大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则更全面,既承认消极的特征,也承认积极的特征。

下面引自(Harter,1987)中一个4岁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我4岁了,我知道所有的字母。听我背出所有的字母:A,B,C,D,E,F,……我比任何人都跑得快。我喜欢吃披萨。我能数到100,想听吗;我喜欢我的狗。我可以爬到攀高架的最上面。我的头发是棕色的,我上学前班。我很强壮。我可以举起这个凳子,你看!


为什么儿童初期建立的自我认知是乐观的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这是我们人类在长期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筛选的结果

只有一开始建立的自我认知是乐观的、积极的、充满自信的,儿童才会敢于去探索发现周围的环境,去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快速成长起来,才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相反,如果一开始建立的自我认知是消极的,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那么儿童怎么有勇气去探索周围的环境?怎么能快速地掌握新的知识?怎么能尽快的适应环境?又怎么能生存下来呢?所以,儿童一开始必然建立的是乐观、积极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很厉害。

正因为建立乐观积极的自我认知需求,使得学龄前儿童在竞争中表现得输不起,喜欢赢而害怕输。只有不断的赢才能不断地强化他的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不要太纠结于孩子“输不起”的表现,时不时的想给孩子上课,批评他们好胜心、输不起。相反,在平常的游戏中,父母还应该要假装输给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游戏积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首先平时要多陪陪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其次不要每次打击孩子,多鼓励他,听孩子的意见,让他把话讲完,不要一直批评他,适当的鼓励一下
第2个回答  2020-09-21
首先在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多上点心,平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孩子多表达,多以鼓励和支持为主,不要老是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第3个回答  2020-09-21
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首先就要给他打牢基础,在一些提升自信的事情上,多让孩子去做,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