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文|星悟说原创,欢迎分享转发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及处事方式”

3月7日厦门一名8岁男孩因作业问题和父母吵架,携带玩具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在仙岳隧道内行走,经群众报警,湖里交警大队湖里中队民警将其带回。

3月4日晚上一名14岁湖州男孩因玩游戏,被爸爸打了一顿,觉得自己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大晚上一人骑车离家出走,警方找到他时称:“只是想吓吓父母”。

还有大哭大闹、赌气不上学、不做作业、不吃饭的等等,类似这种新闻,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这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关于“父母教育方式与孩子性格及行为处事方式”的研究为大家带来了更清晰的定位。

该项研究将父母为四种方式,我们一次来看:

权威型:

权威型家长在约束性和自主性之间掌握了一种合理的平衡,在给孩子发展自理自立能力机会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所需的标准、必要的限制和指导性原则。

家庭特点:关心、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并告知孩子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鼓励孩子与自己进行交流。

家庭的气氛: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权威型家长的优点:

权威型的教育孩子成长更加独立;
并为自己设定自律的行为规则;
自信和惊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地决定及完成某项任务;
更加自信友善、真诚、合作;
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适应性良好;
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专制型:

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服从自己的决定,为孩子设计将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长的特点:对孩子控制严格,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违反会严厉地惩罚。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并很少去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支持。

家庭的气氛:父母和孩子不亲密,关系也不融洽,甚至成为“猫鼠”关系,很少交流,做事小心翼翼,因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及时的帮助,孩子的情感也不能有效地宣泄。

威权式育儿方式的不良影响:

容易形成预言性行为上的两面性;

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

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

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不会自己做,依赖于被告知该做什么;

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不善与表达;

民主型家长:

民主型家长极少给孩子设定规则,甚至不设限制,宽容孩子的冲动行为,放任不行习惯,在保证身体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自由。

家长的特点: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给予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总是把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在首位,缺少和孩子沟通。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过度溺爱,甚至放纵,或者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

家庭的气氛: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关系看似融洽,其实是看孩子的脸色唯唯诺诺,孩子是“小皇帝”,孩子高兴了全家和睦,生气了父母的头都愿意砍下来。

民主型育儿方式的不良影响:

不知道一件事情是否该做以及对错;

内心常常焦虑不安;

心理发育不成熟;

自控能力差;

缺乏探索心和进取心;

难以适应社会等。

疏忽型:

父母对孩子通常要求很低甚至没要求,当然对孩子的需求也看不见,四种教养方式中,疏忽型家庭中孩子受到的伤害是最大的。

家庭的气氛:家低要求、低反应、只养不教,父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父母与孩子关系十分微妙,有种熟悉的“陌生人”感觉,孩子不知道做什么,碰到问题也不知道像谁求助。

疏忽型育儿方式的不良影响:

容易导致孩子性格淡漠消极、自闭;

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朋友;

对家庭呵呵社会产生敌对心理;

容易收到社会上不良团伙的引诱;

可能成为问题少年等。

结语:从以上四种类型很容易看出,要希望孩子交流更加通畅、心智发展更好、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强,不同的选择,孩子会有不同的未来,请父母理性选择,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

更多文章星悟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和孩子明确态度

无论学习什么内容,要让孩子知道"是为谁而学",是为自己而学,是为自己做的事情,就别不情愿、拖拖拉拉了。

爸妈们教会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自己也要收敛脾气。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的进步,学会夸奖孩子。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马拉松。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列出学习计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当天学习的计划,让孩子逐渐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提前学完可提前休息,这样孩子学习的动力会比较足,也不会整天喊累了。

慢慢孩子养成列计划的习惯,再教会孩子列周计划、月计划以及年计划,由孩子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习,就会增加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家长及时监督提醒,最终孩子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也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一举多得。

孩子在学校主要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重点,其他的做人做事学不到多少。这时候家长就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将来,如果教育不当,那么对于孩子以后将是一个定时炸弹。虽说很多家长这些道理都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