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如题所述

1、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4、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

5、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7
1.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2.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3.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4.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5.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6.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8.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9.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10.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11.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12.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13.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14.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孝惠皇后族孙。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吴下。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韵。今传《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
第2个回答  2013-07-08
宋朝比较著名的词人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 史达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在西湖结社唱和。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第3个回答  2013-07-08
文及翁
文天祥 文彦博 方 凤 方 泽 方惟深 王 令 王 迈
王 炎 王 质 王 奕 王 琮 王十朋 王安石 王安国
邓 肃 乐雷法 冯 山 冯去飞 冯取洽 叶 适 叶绍翁
叶梦得 司马光 司马池 左 纬 石 介 刘 过 刘次庄
刘克庄 华 岳 危 稹 吕 顶 吕本中 吕南公 孙 觌
宇 绍 安如山 朱 弁 朱 松 朱 熹 朱淑真 江端友
米 芾 许月卿 严 宇 何应龙 何梦桂 余 靖 利 登
吴 涛 吴 儆 吴锡畴 宋 祈 宋 庠 张 先 张 耒
张 泳 张 俞 张 琰 张舜民 张道洽 李 钢 李 唐
李 彭 李之仪 李彭老 李清照 杜 常 杨 亿 杨 朴
杨 蟠 杨万里 杨徽之 汪 莘 汪 藻 汪元量 沈与求
苏 庠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苏舜钦 辛弃疾 连文凤
邵 定 绍 雍 邹 浩 陆 游 陆 壑 陈 均 陈 亮
陈 起 陈 造 陈 焕 陈与义 陈允平 陈文龙 陈师道
陈傅良 周 莘 周 密 周 弼 周必大 周邦彦 周敦熙
周紫芝 宗 泽 宗 珂 林 升 林 逋 林希逸 林景怡
欧阳修 武 衍 罗与之 罗公升 范仲淹 范成大 郑 协
郑 震 郑 獬 郑文宝 郑思肖 俞 桂 俞紫芝 俞德邻
寇 准 寇国宝 姚 镛 姜 夔 柯茂谦 柳 开 柳 永
洪 炎 洪咨夔 魏了翁 胡直孺 贺 铸 魏 野 赵 蕃
赵师秀 赵汝燧 饶 节 菁 桃 唐 庚 家铉翁 徐 玑
徐 俯 徐 积 徐 铉 徐 照 敖陶孙 柴 望 真山民
秦 观 翁 卷 郭祥正 钱惟演 陶 弼 高 荷 曹 勋
梁 栋 潘大林 章 甫 萧立之 萧德藻 黄公度 黄庭坚
龚 开 彭秋宇 惠 洪 惠 崇 曾 几 曾公亮 程 俱
葛天民 葛起耕 董 颖 谢 逸 谢 翱 谢枋得 道 潜
道 璨 韩 驹 韩元吉 韩希孟 楼 钥 裘万顷 潘 阆
穆 修 薛季宣 戴复古 魏 泰 皇甫明子 曾 巩 朱 槔
第4个回答  2015-09-27
哀长吉
宝月
毕良史
毕大节
北朝乐府
包荣父
包恢
陈恕可
陈尧佐
陈亚
陈偕
陈师道
陈与义
陈深
陈韡
陈人杰
陈三聘
陈若水
陈耆卿
陈居仁
陈允平
陈晔
崔与之
崔敦诗
崔敦礼
程公许
程垓
程大昌
储泳
仇远
陈著
程准
陈慥
程颢
陈造
陈楠
陈敷
陈睦
曹组
曹彦约
曹冠
蔡挺
曹勋
蔡伸
蔡确
曹豳
曹希蕴
蔡幼学
蔡戡
蔡京
蔡襄
晁冲之
晁端礼
陈景沂
陈亮
陈东甫
陈东
陈克
陈德武
陈康伯
陈瓘
晁公武
柴望
晁补之
陈璧
陈从古
段克己
杜旟
杜良臣
杜耒
董颖
杜安世
董嗣杲
董德元
丁仙现
戴复古
丁谓
邓肃
邓剡
丁黼
范仲淹
方岳
范成大
方回
范纯仁
法常
郭应祥
郭祥正
郭熙
管鉴
葛胜仲
高翥
高观国
高攀龙
胡铨
黄裳
黄公度
黄宗义
惠洪
黄庭坚
黄孝迈
贺铸
洪咨夔
韩淲
韩元吉
韩缜
洪皓
何中
侯寘
京镗
蒋捷
姜白石
姜特立
姜夔
家铉翁
寇凖
寇准
康与之
孔文卿
刘著
刘弇
刘克庄
刘过
刘辰翁
刘褒
令狐挺
林逋
林升
刘一止
柳永
罗贯中
吕岩
吕胜己
陆游
吕本中
陆淞
卢梅坡
卢炳
楼钥
廖刚
李重元
醴陵士人
李格非
李纲
李好古
李德载
李处全
乐婉
乐府诗集
乐府
李觏
李冠
李光
李元膺
李之仪
李曾伯
李清照
李祁
李朴
李弥逊
李甲
米友仁
梅尧臣
米芾
茅坤
马中锡
毛滂
聂胜琼
欧阳修
潘阆
潘良贵
秦观
丘崈
秦湛
钱惟演
孙洙
苏辙
苏轼
苏洵
苏东坡
苏舜钦
宋祁
史达祖
舒亶
时彦
僧志南
邵康节
沈括
史浩
石孝友
司马光
唐琬
王沂孙
王禹偁
王易简
王之道
魏了翁
翁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