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类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特指不担任班主任的任课教师,下同)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组织理论,可以对班级组织的结构作以下分析。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这是一种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每个班级组织都有工作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机构。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第三层是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即小组一般成员。正式组织结构与学校组织结构基本一致,基本都是金字塔形。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

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作为个人属性的需求,往往要求安逸。它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明确的组织形态,却是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强调的是情感的沟通和非正式的互动与交往,它的行为方式是比较松散的、非规范性的。学生的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四种类型:

(1)积极型。这种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例如,学生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

(2)娱乐型。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玩好、有趣。这些小团体有时格调不高,甚至庸俗,但他们却感到了满足。

(3)消极型。这种群体会自觉、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4)破坏型。这类群体已经游离出正式组织,他们没有是非善恶标准,凭借一种所谓的江湖人的欲望、勇气和胆量而作为,常常对班级组织产生破坏甚至震慑作用。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两者相比,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前者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学校、班级的教育管理中,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制约的,教师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管理主义”的泥潭,因为要实现班级组织的目标,教师往往视学生的个人属性需求为障碍,强制性地压抑学生的需求。

有研究表明:非正式群体产生破坏作用的是极少数的,导致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是归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交往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对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不当看法,不要简单地把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作为管理和防范的对象,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是强制性地压抑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个体的需求、情感和个性合理地在班级释放,并使其归属与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拥有安全感和快乐的体验。

【小试牛刀】

班级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小组,文艺活动小组属于( )。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B.娱乐型非正式组织

C.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D.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大学里面分为很多个学院,学院里面又分为好几个专业。
第2个回答  2020-12-11
班级类型有很多大,有大班,有小班,有比较高智慧的班,还有智慧比较低的班,看看你处于社会中的哪一个档次,你如果是学生的话,班级的话有一年级一直到四十四年级,你如果是大学生的话,然后班又分为各种各样的专业,比如法律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之类的,如果你是社会上的工作者,如果是在企业里工作的话,也会分分离各个部门,例如企划部后勤部还有办公室之类的,如果你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也会有年轻班,还有老年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