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伐东吴,诸葛亮为什么不跟着?

如题所述

公元221年七月,因东吴背信弃义从后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战死,张飞间接死亡,悲愤之下的汉昭烈帝刘备决定出兵攻打东吴,但在陆逊指挥应战下,吴军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结果刘备惨败于陆逊之手,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但令人疑惑的是自出山以后就被视为蜀军顶梁柱的诸葛亮却没有随从出军,而是命令其固守国内处理内务。是什么原因使得刘备不再“信任”诸葛亮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首先就是需要有人留守后方,防魏国、运粮草。

我们都知道当时刘备军入主西川不多久,公元214年入蜀、七年后称帝,再一年以后就对东吴动兵。蜀军仅八年时间并不能很好的消化掉西川这么大的一块地盘,而刘备伐吴又带走了大量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稳定国内不安的人心,同时也要防备魏军,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了。

作为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要负责一个千疮百孔的新建国家的建设,朝内制度新制各种制度并不完善,朝外国内各地刚攻占不久,各地扔需要安抚。君主刘备率军伐吴、继承人刘禅年纪尚小并不能独领大事,而这一切事务都压在诸葛亮身上,所以诸葛亮当时并不能跟随刘备一起出征,必须留守国内。

其二,刘备骄傲自大,看不起东吴。

我们看演义是可以看出刘备三兄弟都并非很看的起孙权,认为他是黄口小儿。按照《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派人为自己儿子向关羽提亲,遭到关羽拒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按照小说中杜撰的,关羽对于孙权的求亲回了一句:“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关羽对于孙权的看法了。同理,作为关羽兄长的刘备对于继承父兄基业、而并为做出多大成绩的孙权也是看不起的。

再加上刘备纵横天下多年,是当世公认的枭雄,自以为比不上的一向只有曹操一人,对于孙权,刘备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在出兵东吴的历史节点,曹操已死,刘备更是自认为天下无敌。刘备进攻东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关羽报仇,也是因为刘备觉得曹丕不足所虑,所以进攻孙权完全没有了顾虑,而孙权帐下众将在刘备眼中也只是土鸡瓦狗,完全没必要带诸葛亮了。

其三,刘备对诸葛亮有猜忌之心。我们都知道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一副隆中对,说尽他对天下的看法,在其中也透漏出他是一个坚定的联吴抗魏支持者,所以在伐吴上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立场分歧。

同时,在伐吴的前夕吴国派遣使者来劝阻刘备出兵,而这个使者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位者刘备就更不会带上诸葛亮了,同时诸葛亮也没有要求要一起随军出征。毕竟,怀疑是最强大的力量,有多少王朝就在君主与臣下的猜忌中走向破败,风光不在。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希望各位看官们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首先是国内需要有一个权威人士,不然刘备和诸葛亮都走了,没人管理国内,其次,刘备当时对东吴并不太重视,觉得东吴并不算得上一个强力的对手,所以才会自己一个人就带军。
第2个回答  2020-10-21
一、刘备讨伐东吴,诸葛亮一直都是不赞同的,因为蜀汉的头号敌人仍然是魏国,他的方略也一直是联吴抗曹;二、蜀国当时也存在内忧外患,首先是一众大臣和武将都不同意举国之力讨伐东吴,其次是北魏、南蛮也在蠢蠢欲动,诸葛亮必须镇守在西川,以备不测。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因为蜀国必须留下人来镇守,国君出征,必须得有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后方,当时除了诸葛亮要没人能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不能和刘备出征。
第4个回答  2020-10-21
刘备讨伐东吴,完全是固执的举动。诸葛亮和其他的谋士一直劝谏,可是刘备仍旧一意孤行。刘备没有带上诸葛亮,而不是诸葛亮不跟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