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舒婷点明中心主旨的是

致橡树 舒婷点明中心主旨的是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

扩展资料

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致橡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它提供了这首诗的两个核心意象:作为男性象征的橡树和作为女性象征的木棉。诗人关于爱情的观念和绵邈的情思,就在独立、并肩而又生气贯注的两株树木间展开:真正的爱情,首先应该是建立在男女生命底层的一种联系——“根,紧握在地下”,爱情的表现只是生命的外化形式——“叶,相融在云里”。因此,它就带有奇妙而神秘的性质——“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其次,爱情的双方应该是独立、平等的,互相尊重对方的个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诗中用“象刀,象剑,也象戟”比喻男性的雄强和刚健;用“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比喻女性的深沉和热烈。第三,在这种外表上相离而内里又终身相依的基础上,他们必然能共同承担命运的考验和共同享受奋斗的幸福。诗中的“寒潮”、“风雪’、“霹雳”与“雾霭”、“流岚”、“虹霓”两组意象,互相辉映,有力地表达了深致悠远的情思。最后,诗人总括起来,点明坚贞爱情的底蕴和真谛——“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这里,诗人把爱情与人生的总体追求、人格理想联系起来,把个人之爱纳入到对人民对土地的大爱之中,因而发出了永恒的光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