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生活

你心中诗意的生活是什么样?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尖绕过,无声无息。 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 常有人说:“现实真是太残酷了!”现实中的平凡与庸俗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海子、海明威、三毛都在生命灿烂的季节自尽,他们的文字无不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坚强向上。当他们内心完美的诗意生活与现实相违背时,他们走向了极端。读他们的文字时,我哭了,不是因为女孩的多愁善感,而是因为他们的诗意生活找不到与现实的结界时我哭了。我突然悟到诗意是建立在现实上的,他们太热爱诗意,我们平凡人同样有自己的幸福,那是需要用心去领会的。不要过于追求虚妄,其实平凡也是诗意地生活。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缕花香。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蕴藏着诗意。而我们就在这无限的诗意中生活。几米写过“街上的灯忽明突暗,我的大头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响,我知道这条路上不是我一个人走过”。他有严重的病痛折磨他,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他用画笔和空灵富有哲理的文字影响了多少迷茫的人们。因为他诗意地生活,为生活的渴望让他心灵芬芳,被诗意包围,文字中、画面中能读出诗的意境,那么他一定是把病魔也当作是人生中的一首诗了,他一定幸福地生活着。放开紧闭的心,去拥抱生活中的诗意吧!诗意地生活就是把任何苦难都当作诗去品味。然后酿出人生的甘霖。 胡兰成说:“他喜欢用透明玻璃杯喝红酒”。张爱玲最终离开了他,别人眼中委琐的爱情,可只有沉浸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那是诗。醉的感觉就是诗,如果有一刻你因为一件小事而心灵沉醉,那就是诗意地生活。 热爱平凡的人,热爱世界万物、热爱上天施压给你的苦难,把现实与诗般的心境交融在一起,那样你就能诗意地生活,不要抱怨生活中无诗意。   点评 文章集中笔力论述“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开口小,角度新,因而也容易挖掘得深。文章正反论证,对比鲜明,联系紧密;行文表达准确,述议自如,文气贯通。像“如果有一刻你因为一件小事而心灵沉醉,那就是诗意地生活”这样的句子,堪称“精警”。 从文中的例证可见出考生的文学素养和认识能力,这必定是长年阅读和思考的积淀,绝非刻意准备所能为之。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初读这五字,似乎不立时想到“我们该诗意地生活”就有对不起十几年来接受的文化教育及正统文化机制的嫌疑。然而正因如此,它就更值得怀疑——无论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悲哀或是一个隐蔽错误的暴露。妙在诗意二字含义无限。威震朝廷庙宇,快意江湖恩仇,隐居深林山谷,悠游平淡市井,都难以简单地归类到或剔除出诗意的范畴。这极大地增加了怀疑的难度。  且不烦追究诗意的确切定义。谈及诗意,首先想到一人:朱敦儒。“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风雨,竟不曾听得。”写出这样诗文的人,该很符合模糊化的诗意标准了吧?自称清都山水郎,“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份逍遥洒脱的背后是否单纯暂且不议,事实是,渔父在晚年不幸被秦桧大人看中,莫名其妙地当了鸿胪少卿,赔尽一生声名。这恐怕不能叫诗意,而该叫欧亨利小说。稍待嘲笑,若自己是那朱老先生,又当如何?  另一事例是《红楼梦》,诸小姐的生活恐怕连多么缺乏善意的评论家也该称诗意了,单“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就浪漫地可以。但是,贾府最终的没落,难道和他们整日“诗意地生活”就没有一点关系?  诗意是失意的人的寄托,一如诗本身就是诗人的寄托。一种珍惜并享受生活,展现自己及他物别样的价值,甚至超脱物累的追求的确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人们在世间挣扎的方式之一。但之所以谈诗意,恰恰是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是那么诗意的。如此理想化且诗意的“诗意”,真的行得通吗?诗意,究竟能帮到朱敦儒和贾迎春什么?  环境缺乏诗意恰恰源于我们的内心缺乏诗意,就像环境的破坏源于人类内心的贪欲一样,不应倒果为因。  一场精神境界里的战役?好吧,那我也祈祷诗意能帮他们平息心中的浪涛,纵使我坚持一个人的心态不能完全和他所经历的现实脱离干系。况且,即使退回精神界限内,也还是有人不甘休。“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被斥为“封建上层的玩乐思想,充满追欢逐乐的庸俗情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也丝毫不能博得持昏君论的后人的同情。难道解释是,此“诗意”非彼“诗意”?诗意,前进一步是堕落,后退一步是枯寂,左转一步是丧志,右转一步是……一个可以随意安插的贬义形容词。  诗意是指我们内心的平和与自然,如果过于计较人是物非当然谈不上诗意。  诗意的生活是小众的。他们得到了诗意,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放弃了更多。其中一些位列仙班,其中一些被称作苏轼或欧阳修,而我只是区区凡人,谁人许我桃花源?这许多的执著,叫人如何放下?  桃花源就在你的内心,没有任何人能给与你。  鲁迅的生活是怎样的?我没见过有人用“诗意”来形容。不是说他没过的生活就是不好的生活,只是,一如开头的怀疑,难道只要在生活的前面加个表意光鲜的副词,我们就得刻意追求?勉强求得的东西,难免少些原本滋味。若对花花绿绿的钞票难以忘怀,不如记住它们。到底哪种能少些痛苦呢?  但无可否认,诗意高贵得像珠峰上的积雪。我不忍心也不敢对人们追求诗意地生活再说些什么。毕竟,诗意是人们对物质至上世界偶尔的厌倦,诗意代表着人们世故且偏执的完美癖啊。  那么,诗意地生活?  好吧,诗意地生活。总评: 作者提出了对诗意生活的怀疑,我觉得这比一味赞美诗意的生活更深刻一些。作者看到了诗意与现实的矛盾,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展开自己的思索,但遗憾的是,作者在否定了人是通达与富贵千金的诗意后,没有进一步找到诗意的源泉。他只是用自己的偏执否定了别人的偏执。诗意的生活是指我们内心的平和,或者用“自然”这两个字来形容最贴切。内心有了诗意,少了执着,自然外境的影响就很小了,这样的生活,我认为就是诗意的生活。 这里举一个例子,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曾被贬至贵州的龙场,那个地方,四境荒凉,人烟稀少,虫蛇怪兽横行,蛊毒瘴疠弥漫。刚到时没有住房,王阳明只好栖居在山洞中;粮食不够,他又亲手种粮种菜,有时还要采蕨菜充饥。即使在此逆境中,他每日端居静坐,苦苦体验圣人的心境。当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居住条件落后,就教他们用砖石木材盖房子。他还亲自动手盖了一座龙冈书院,在此授徒讲课,与学生们讨论儒学经典,并以此为乐。王阳明写过一首《诸生夜坐》的诗:“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与谋。”可见,只要内心有诗意,外境是能够变化的。 还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文天祥被关在元朝兵马司监狱的土牢里三年,他却写了流芳百世的长诗《正气歌》,你能说他内心没有诗意吗!所以,有没有诗意,能否诗意地生活,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在于我们的思想境界的高下。顺便再说一句,这位同学的文笔十分老练,行文有鲁迅之风,而且对历史文化也有相当的了解,这都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惟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它可找等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意。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与淡定。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律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籍,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点评 文章评说历史,落脚现实,以证明诗意地生活在清明与淡定,人生的价值在心灵的安宁与自由。行文整散相间,疏密有致,以约御繁,文采斐然,显示了考生很不一般的语言功底,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虽略有些飘虚欠实之憾,或还有些掉书袋显卖弄之嫌,但有立意独到之美,可谓瑕不掩瑜。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3



我的诗意生活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那般飘渺的,它在烟火人间里头,只不过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在热闹红尘里头,却是静的,宛如草木,舒展生长。不打扰,不喧嚣,自有一方天地。它已在我心里,正如知乎主页写着——竹里舍:竹千树、花半亩、青瓦屋、石板路、鱼龙湖。竹里舍,它便是我心里诗意生活的居所了。当然,它还没有落地人间,而是在我心里。至于原因,钱和时间的问题,但我拥有一生岁月去争取让它坐落于山水之间,也就并不急于一时。终有一日,我会抵达理想中的诗意生活:我不避世,不像渊明先生,想去世外桃源,但他笔下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确实得人欢心。我不遁入空门,不学摩诘先生“老来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我也不学和靖先生,梅妻鹤子一生。我只是想在故乡的山水之间,修造间竹里舍。它在竹林下栖息,正如莲叶何田田间栖息的鸟。屋舍用砖石砌成。黄泥砌的被雨水一淋容易烂,石头砌又太生硬。不用红砖,用青砂砖,细腻素净。然后盖上青瓦就好。铺几条艾叶青石的小路,通向竹林,通向花田,通向菜地,通向湖泊。屋前一定有个池塘,可以种些荷花睡莲养些鱼儿。院后一口山泉水井,用来洗菜做饭。屋舍周围种半亩花,百合、蔷薇、梨花、栀子······故乡水土养得活的草木,都合该种一些,开花时热热闹闹开成一片锦绣,又香又美。当然还要种半亩菜。时令蔬菜都种上些,春天的豌豆苗儿、夏天的黄瓜、秋天的丝瓜、冬天的萝卜。人吃不完的给鸡鸭吃,鸡鸭散养在竹林里,干净不臭。至于大米从哪里来?我还是去别人家买,每年十月新出了稻米后,去相熟的农家朋友屋里,买它个一两百斤,吃完再买。猪肉腊肉一样。

竹里舍中,宜精宜简,无不用心。茶案书房是最要用心的地方。茶案是待客的,适合几人围坐喝茶说话,正不正经的事情,都可以在一道茶里说出来。书房是给自己的,看书写字、思考创作,认真或放松的脑洞,都可以在书房里完成。这很多的茶,用以招待来人。这很多的书,用以陪伴自己。春来等它桃李开花,红红粉粉折下几枝插进瓶中点缀茶案书桌,坐在屋檐下头翻诗。捉到几句应景的来,譬如“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譬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再说,还可以在这西南的春日迟迟里,想象江南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还有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就在这山水之间,和万物一齐复苏醒来。开到荼蘼春事了。清明前后,屋旁竹下栽的蔷薇应到“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时,这时也该“樱桃色照银盘溜”,和鸟雀抢樱桃吃。还要背了竹篓进竹林去挖笋去,回来做道笋子炒肉,或是和鸡炖一锅汤慢慢地喝,滋味应当很美。稍微再热一点,栀子也该开花,还有木槿。粉紫和纯白一起摘些,插进通风处的窗台上,让风吹得满屋的香又不至于闷沉,午睡梦里也该染上栀子花儿的香甜味儿。等下午醒来,听风过竹沙沙的响,烧一壶水泡一杯茶,看点书写些字,到天边浮起霞光时,便去淘米做饭、摘菜煮汤。到盛夏时,屋前塘子里的睡莲荷花就该开了。西瓜和萤火虫也不能少。山里若是也热得人难受,那就去湖里泡着,在湖泊的阴凉处抱半个西瓜躺在竹筏上懒散躺着,有人若是前来寻我,也知我是在哪偷懒。对了,还得学会游泳,不然睡醒了迷糊间栽进水里,淹死可划不来,这样的日子该活到老死为止。

到了秋天,也学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学浩然先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南瓜熟了蒸南瓜吃,丝瓜好了煮丝瓜汤吃,秋茄子成气了炒茄子吃。去山林里寻菌子回来,和肉炒了,或是炖鸡汤喝,鲜美。那冬天呢?我的故乡是下雪的,不过镇上不下而是山间。躲在屋里烤火,柴火要烧得旺旺的,往火堆里埋些土豆红薯,时候一到再掏出来,香喷喷烫呼呼。煮上一壶老白,满屋都是甜滋滋的味道,熏开屋外的山茶和梅,于是冬天也就热闹起来。我就在这故乡的山水之间里、竹里舍中,荒废余生,直至老死。有朝一日就在梦中一睡不起,那便是我离开人间去往别处之时。有人会将我来埋葬,葬在山水之间,葬在竹林深处,也请务必在我坟前种下蔷薇,我最偏爱它开得自由散漫、风艳从容的模样。这啊,就是我理想中的诗意的生活。曾经隐约的轮廓,如今日渐清晰的面目,或许还会有所调整,但都是进一步的具体完善,我期待着当自己成长到足够卓越时,能有实现它的机会。

第2个回答  2020-09-17

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时代,你是否感到一丝匆忙,是否还来不及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便一闪而过,又是否感到各种压抑,各种烦闷,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诗意的生活吧。

想要拥有诗意的生活,给我们最直观感受的无非自然。不一定要去什么风景名胜之所,只要不一直呆在大都市,出去走走,可以到郊外踏青,呼吸一下清新空气,看一看一片空旷而又青翠的田园,不要让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填满了我们的目光。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太多的信息让我们脑子一片混沌,可以远离网络,放下手机,兴许可以让我们清醒一些。

夜深人静,推开窗户,打开台灯,泡一杯热茶,翻开一本诗集,亦或者散文,和着月光,陪着星辰,让心静静的沉浸在书籍的诗情画意之中。

冬日的午后,可以搬一张摇椅到阳台,放一曲轻音乐,沐浴在熏人的阳光下,头盖一本书籍,摇晃着闭目养神。

某一个天气适宜的夜晚,你也可以关掉点灯,电视,点上几支蜡烛,在摇曳的灯火下,与家人共进晚餐。

诗意的生活,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需要的是诗意的心态,浪漫的情怀,以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潇洒。

第3个回答  2022-12-28
我的诗意生活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那般飘渺的,它在烟火人间里头,只不过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在热闹红尘里头,却是静的,宛如草木,舒展生长。不打扰,不喧嚣,自有一方天地。
它已在我心里,正如知乎主页写着——竹里舍:竹千树、花半亩、青瓦屋、石板路、鱼龙湖。竹里舍,它便是我心里诗意生活的居所了。
当然,它还没有落地人间,而是在我心里。至于原因,钱和时间的问题,但我拥有一生岁月去争取让它坐落于山水之间,也就并不急于一时。
终有一日,我会抵达理想中的诗意生活:
我不避世,不像渊明先生,想去世外桃源,但他笔下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确实得人欢心。我不遁入空门,不学摩诘先生“老来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我也不学和靖先生,梅妻鹤子一生。我只是想在故乡的山水之间,修造间竹里舍。它在竹林下栖息,正如莲叶何田田间栖息的鸟。
屋舍用砖石砌成。黄泥砌的被雨水一淋容易烂,石头砌又太生硬。不用红砖,用青砂砖,细腻素净。然后盖上青瓦就好。铺几条艾叶青石的小路,通向竹林,通向花田,通向菜地,通向湖泊。
屋前一定有个池塘,可以种些荷花睡莲养些鱼儿。院后一口山泉水井,用来洗菜做饭。屋舍周围种半亩花,百合、蔷薇、梨花、栀子······故乡水土养得活的草木,都合该种一些,开花时热热闹闹开成一片锦绣,又香又美。
当然还要种半亩菜。时令蔬菜都种上些,春天的豌豆苗儿、夏天的黄瓜、秋天的丝瓜、冬天的萝卜。人吃不完的给鸡鸭吃,鸡鸭散养在竹林里,干净不臭。至于大米从哪里来?我还是去别人家买,每年十月新出了稻米后,去相熟的农家朋友屋里,买它个一两百斤,吃完再买。猪肉腊肉一样。
竹里舍中,宜精宜简,无不用心。茶案书房是最要用心的地方。茶案是待客的,适合几人围坐喝茶说话,正不正经的事情,都可以在一道茶里说出来。书房是给自己的,看书写字、思考创作,认真或放松的脑洞,都可以在书房里完成。这很多的茶,用以招待来人。这很多的书,用以陪伴自己。
春来等它桃李开花,红红粉粉折下几枝插进瓶中点缀茶案书桌,坐在屋檐下头翻诗。捉到几句应景的来,譬如“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譬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再说,还可以在这西南的春日迟迟里,想象江南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还有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就在这山水之间,和万物一齐复苏醒来。
开到荼蘼春事了。清明前后,屋旁竹下栽的蔷薇应到“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时,这时也该“樱桃色照银盘溜”,和鸟雀抢樱桃吃。还要背了竹篓进竹林去挖笋去,回来做道笋子炒肉,或是和鸡炖一锅汤慢慢地喝,滋味应当很美。
稍微再热一点,栀子也该开花,还有木槿。粉紫和纯白一起摘些,插进通风处的窗台上,让风吹得满屋的香又不至于闷沉,午睡梦里也该染上栀子花儿的香甜味儿。等下午醒来,听风过竹沙沙的响,烧一壶水泡一杯茶,看点书写些字,到天边浮起霞光时,便去淘米做饭、摘菜煮汤。
到盛夏时,屋前塘子里的睡莲荷花就该开了。西瓜和萤火虫也不能少。山里若是也热得人难受,那就去湖里泡着,在湖泊的阴凉处抱半个西瓜躺在竹筏上懒散躺着,有人若是前来寻我,也知我是在哪偷懒。对了,还得学会游泳,不然睡醒了迷糊间栽进水里,淹死可划不来,这样的日子该活到老死为止。
到了秋天,也学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学浩然先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南瓜熟了蒸南瓜吃,丝瓜好了煮丝瓜汤吃,秋茄子成气了炒茄子吃。去山林里寻菌子回来,和肉炒了,或是炖鸡汤喝,鲜美。
那冬天呢?我的故乡是下雪的,不过镇上不下而是山间。躲在屋里烤火,柴火要烧得旺旺的,往火堆里埋些土豆红薯,时候一到再掏出来,香喷喷烫呼呼。煮上一壶老白,满屋都是甜滋滋的味道,熏开屋外的山茶和梅,于是冬天也就热闹起来。
我就在这故乡的山水之间里、竹里舍中,荒废余生,直至老死。有朝一日就在梦中一睡不起,那便是我离开人间去往别处之时。有人会将我来埋葬,葬在山水之间,葬在竹林深处,也请务必在我坟前种下蔷薇,我最偏爱它开得自由散漫、风艳从容的模样。
这啊,就是我理想中的诗意的生活。曾经隐约的轮廓,如今日渐清晰的面目,或许还会有所调整,但都是进一步的具体完善,我期待着当自己成长到足够卓越时,能有实现它的机会。
第4个回答  2022-12-25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