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有什么

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有什么

银行利率调整这是因为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利率上限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指明,因为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而执行利率明显偏高,从而存款的期限结构扭曲了。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优势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为了稳定存款来源银行被动提高存款利率收取存款,拉高整体债务成本,从而到时市场被不良定价的问题,并不利于存款市场那个的有序竞争。所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避免无序竞争。

拓展资料:
银行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通过用百分比表示。
公式:利率=利息/本金*100%。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按利率所依附的经济关系不同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
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又适时先后七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支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率的调整,实际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物价总水平;二是利息负担;三是利益;四是供求状况;此外,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上的利率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行银行、广发银行、邮政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均为:短期贷款六个月(含) 是4.35%,六个月至一年(含)是4.35%; 中长期贷款一年至三年(含) 是4.75%,三至五年(含)是4.75%, 五年以上是4.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