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如题所述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的方式不同、教育的内容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

一、教育的方式不同

现代教育强调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以求发展为社会服务。

传统教育则只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求一朝金榜题名而荣华富贵。中国传统研究在“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下只顾闭门造车,不事实践,无法履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教育的内容不同

传统教育只教如何做人,不教如何做事。因为一个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做好。传统教育教人做人的方法:长幼有序,先后有次,守本分,不越位。也就是符合天道,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现代教育从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历史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完整课程,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三、教育对象范围不同

现代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随着发展摧残人性、脱离实际、烦琐哲学、等级森严的古代教育和父传子、师传徒的原始的和手工生产的家庭、行会教育已不能适合大生产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职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但要为统治阶级自身培养管理国家和企业的人才,也要培养和训练普通劳动者。

世界各国普遍增加教育经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速教育手段现代化,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开展成人继续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把教育看做本国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日趋大众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

1、教育思想的区别。

传统教育只教如何做人,不教如何做事。因为一个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做好。传统教育教人做人的方法:长幼有序,先后有次,守本分,不越位。也就是符合天道,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现代教育只教人如何把把事做好,不教如何把人做好。而一个能把事做好的人,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把人做好。

比如一个做杀人武器的人,它明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却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呢?因为不知道如何把人做好。这个完全可以不做武器,而改做其他行业。

2、教育内容的区别。

传统教育叫人有爱心,传统教育的核心就一个字“爱”,没有爱就没有传统教育。爱父母,悌兄弟,忠君主,恕朋友。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现代教育却向人灌输仇恨。翻开历史教课书,你会发现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今天充满了仇恨,恨皇帝,恨贪官污吏,恨土匪恶霸,恨为富不仁,恨男盗女娼,恨整个封建社会,感恩少,仇恨多。

3、教育形式的区别

传统教育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个人适合做什么,老师就教他什么什么。读过私塾的人都知道,一本论语,记性好的学生可能一星期就包本了——就是背会了,而有的是一个月包本,有的是一年包本,也有的读了三年五载也背不下来。

现代教育从来不考虑个人差别,只从共同性出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工厂,所有的孩子只要一进这个工厂,就成了加工的毛坯,切、削、旋、刨,什么个性,什么脱颖而出,都把你切掉、削平、旋净、刨光,到出厂之日,还有所谓有考试分数,给这些产品分出三六九等。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扩展资料: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中国的李壮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

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

聂圣哲先生: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从人生的教育总量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先从养活教育开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5

1、概念不同

可以将现代教育表述为:“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对。专指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2、特点不同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基础,处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因而,与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新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

3、教育目的不同

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以往一切教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4、教育方法不同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教育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没有科学教育就没有现代教育。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验性的教育或限于见闻和感性活动的常识教育;它还打破了在它之前的所谓文雅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的局限。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包括基础学科和各有关的专业科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综合(基本)技术和有关的专门技术,进行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教育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论路线,理论联糸实际,重视理论,重视观察、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

百度百科-现代教育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05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偏离了四种教育体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包含因果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等)。几千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四种教育体系是人生教育的主体,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缺一不可。而今天四种教育大都名存实亡,残缺不全。人们对孩子从小重视的也只剩下知识技能的教育,这就使新生代除了懂得一些知识技能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精神、道德上无所依托,一片空白,遇事只有随顺习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在家庭、单位或者社会的任何一个部门,谁主事谁的主观意志就起决定作用,无论对错,大家都得执行。就算产生了不良的结果,也没有认错的勇气和改过忏悔的决心,这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性被压抑,心态被扭曲的根源所在。也是人们生活压力巨大,精神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没有机缘学习圣贤的教诲,就难以悟到人生的真谛。就非常容易执着于人性的残缺,这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原文地址: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

如今的家庭教育更偏重于孩子身体的成长,已变成了吃、喝、穿、戴的教育(即使这样,也时不时地发现胖堆型孩子的身影),完全偏离了传统教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学内容。
如今的学校教育,也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和考试教育,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把孩子完全当成了学习工具,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了自我炫耀的资本。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教育的一大悲哀。

*** ***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如果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算起,传统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2000多年了。这2000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一本论语,从古汲今绵延使用了2000年,没有任何一版教材可以与之同日而语。西方人非常羡慕这2000年,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半部论语,五经四书可以统治一个国家的教育舞台长达2000年,它的魅力究竟何在?然而,正是这让西方人羡慕的2000年,中国人却非常痛恨它。
如果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算起,现代教育差不多是200多年,而中国的现代教育如果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算起,连100年都不到。200年也好,100年也罢,现代教育出现问题了,而且是世界各国全人类教育都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危机。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汤恩比教授就指出,解决这些危机的途径恐怕只有中国的儒学和佛教的大乘佛法了。
传统教育绵延2000年生生不息,现代教育不满100岁就举步维艰,传统教育延续香火的密码是什么?现代教育病入膏肓的症结又何在?现代教育在传统教育面前怎么如此不堪一击,它们的区别到底何在?
第一、教育思想的区别。
传统教育只教如何做人,不教如何做事。因为一个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做好。传统教育教人做人的方法:长幼有序,先后有次,守本分,不越位。也就是符合天道,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比如一株幼苗,首先长出最下边的叶片,然后再逐渐一层一层往上抽叶,如果你一定要它倒过来先长上边的叶片,再长下边的叶片,那它就活不了,即使活了也是畸形的,长不成有用之材。
现代教育只教人如何把把事做好,不教如何把人做好。而一个能把事做好的人,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把人做好。比如一个做杀人武器的人,它明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却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呢?因为不知道如何把人做好。这个完全可以不做武器,而改做其他行业。上个世纪的70年代,大力提倡做好人好事;当今社会又大力提倡子女要孝顺。一个社会提倡什么,就肯定缺少什么。这样讲,并不是说现代教育不好,现代教育本身很好,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有益处,怎能说不好呢?问题是现代教育把教育的思想弄颠倒了,把它纠正过来就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先教人把人做好,然后再教他把科技学好。这就对了。
第二、教育内容的区别。
传统教育叫人有爱心,传统教育的核心就一个字“爱”,没有爱就没有传统教育。爱父母,悌兄弟,忠君主,恕朋友。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多好的教育啊,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必然是没有爱的人。他说爱什么都是假的。现代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危机,因为没有爱。有的人会说,有爱啊,地震了捐款,洪水了捐款……怎么能说现代社会缺少爱呢?这个爱有几个是真的,很多都不是真的啊,老百姓捐款有可能是政府的摊派,商家捐款有可能是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你们看,多假啊。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真的,那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所以圣人要我们学习这种爱。
现代教育却向人灌输仇恨。翻开历史教课书,你会发现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今天充满了仇恨,恨皇帝,恨贪官污吏,恨土匪恶霸,恨为富不仁,恨男盗女娼,恨整个封建社会,感恩少,仇恨多。仇恨历史就是仇恨祖先啊,想一想,一个人类社会对自己的祖宗充满仇恨,这个社会如果不出现稀奇古怪的事情还正常吗?恨完了祖先恨邻居,我们对日本的仇恨教育应该停止了。一段时间一来,我们对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仇恨的,恨日本人侵略了中国,文艺作品大肆丑化日本人。这种仇恨教育的结果使我们自己头昏脑胀,认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日本,弹丸之地,为什么敢对泱泱中华大国动武,原因很简单,日本强大了,恃强凌弱,落后挨打,古来如此。不要总是怨恨别人欺负自己,要多多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受欺负?恨过邻居恨兄弟,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态度也是恨,而且恨之入骨,唯恐恨之不死。蒋介石国民党做错过事情,它们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仇恨就不能再延续了,因为延续仇恨伤害的是下一代,下两代,下三代人……下代不想也不愿意继承上代人的仇恨,而且这种继承也是违背传统教育的。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仇恨,那么这个人迟早都要在痛苦中毁灭。
第三、教育形式的区别。
传统教育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个人适合做什么,老师就教他什么什么。读过私塾的人都知道,一本论语,记性好的学生可能一星期就包本了——就是背会了,而有的是一个月包本,有的是一年包本,也有的读了三年五载也背不下来。怎么办?一星期包本的,老师会给他更多的新课程,一个月包本,老师也会给他新课程,一年包本的,老师会让他修习一门学问,而那个三年五载也背不下来的,老师会劝他从事一种手艺,比如木匠啊石匠啊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虽然都师从鬼谷子,但他们学习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从来不考虑个人差别,只从共同性出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工厂,所有的孩子只要一进这个工厂,就成了加工的毛坯,切、削、旋、刨,什么个性,什么脱颖而出,都把你切掉、削平、旋净、刨光,到出厂之日,还有所谓有考试分数,给这些产品分出三六九等。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在我们最不相信天才的共产主义国家,曾经做过一个最自讨没趣的事情,那就是开办少年科技大学,弄到最后连我们自己都羞于提起那段历史。
让人欣慰的是,人们觉醒了,尽管传统教育隔了代断了层,但毕竟在中华大地上又蓬勃发展了起来,《弟子规》教育开展得就很好,很及时。从2009年杭州世界佛教论坛会议召开之后,一张名为《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盘就在世界各地悄悄流传开来,而且光盘流通量之大,让人们无法想象。正如白居易所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提倡儿童读经原由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嗔痴慢,人心堕落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求为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切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