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路由器有些不懂

这写分别表示什么? 那个设置后可以增加信号?

Beacon时槽
一般无线网卡都是做所谓的被动式扫描(passive scanning),你开启OS下的无线网络管理程序 或是XP内建管理程序,无线网络卡其实都在从ISM 频道一直轮番扫描.等待扫到无线基地台的beacon 才会显示现在这区域有哪些SSID.而基地台的Beacon 传送频繁frame 会比较占用无线频宽资源
Beacon Interval间隔调高,有助于发挥无线网络效能 ,client 端省电
Beacon Interval间隔调低 ,可以加快wireless client 连结速度 .
在漫游环境和一些wireless client 联机变动比较大场合(如公众热点)
Client 端属于移动状态,适用于beacon调低.Beacon 单位通常以微秒 millsecond 为单位( 1/1000 秒),般默认值为100
RTS时槽

RTS/CTS协议(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即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隐藏终端"(Hidden Stations)是指,基站A向基站B发送信息,基站C未侦测到A也向B发送,故A和C同时将信号发送至B,引起信号冲突,最终导致发送至B的信号都丢失了。"隐藏终端"多发生在大型单元中(一般在室外环境),这将带来效率损失,并且需要错误恢复机制。当需要传送大容量文件时,尤其需要杜绝"隐藏终端"现象的发生。
IEEE802.11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在参数配置中,若使用RTS/CTS协议,同时设置传送上限字节数----一旦待传送的数据大于此上限值时,即启动RTS/CTS握手协议:
首先,A向B发送RTS信号,表明A要向B发送若干数据,B收到RTS后,向所有基站发出CTS信号,表明已准备就绪,A可以发送,而其余欲向B发送数据的基站则暂停发送。
双方在成功交换RTS/CTS信号(即完成握手)后才开始真正的数据传递,保证了多个互不可见的发送站点同时向同一接收站点发送信号时,实际只能是收到接收站点回应CTS的那个站点能够进行发送,避免了冲突发生。
即使有冲突发生,也只是在发送RTS时,这种情况下,由于收不到接收站点的CTS消息,大家再回头用DCF协议提供的竞争机制,分配一个随机退守定时值,等待下一次介质空闲DIFS(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后竞争发送RTS,直到成功为止
DTIM阈值
是无线发送数据包的频率。1最低,255最高 你可以通过测速软件测试下看哪个值使你的无线网速最快。这样你的带宽可以得到最大的应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4
这个用默认的就行,信号不是靠这个增强的,离得近信号就好,还有最后一个最好别点选!
第2个回答  2013-07-04
你那路由器是单线的吧 买个双线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