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成功的答案藏哪句话里,其中四个字到今天也适用?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宦官横行,随后党锢之祸,外戚争权,弄得是乌烟瘴气。最后汉室衰微,王权不再,硝烟四起之后,群雄开始逐鹿中原,经过一番尔虞我诈,铁马冰河,最终进入决赛的只剩三个比较大的帮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

魏国的奠基人是一代枭雄曹操,吴国的建立者除了称帝的孙权之外,孙坚和孙策也都有开创之功,而蜀国,能为刘备提供帮助的嫡系血亲,只有……一个也没有,刘封是他干儿,刘禅则是阿斗。那么刘备到底是如何在乱世中,凭借“一己之力”而三分天下的呢?

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和他的宗室身份密不可分,因为在极其讲究出身的汉末,如果你要没有一个被人认可的身份,必定是举步维艰。东吴的老孙家就是最好的例子,打董卓、削吕布的孙坚那么猛,最终也不得不当了“壕二代”袁术的打手,小霸王孙策那么年轻有为,也不得不听命于袁术,如果不是袁术脑袋抽风登基称帝,那么孙权也很有可能要当个乱世的小长工。

后来袁术众叛亲离,孙策想在江东自己扯旗,他面对树大根深的士族,不得不用血腥手段搞清洗,但最后要不是江东豪族周瑜入了他家的股,孙策就是再多活几年,再暴力一点,老孙家也未必能在江东建立起一番基业。袁术之所以能在被董卓挤兑出洛阳之后,依然作威作福,靠的就是他家“四世三公”的余荫,同样被扫地出洛阳,还混了个讨董联盟总指挥的袁绍,也是靠着同样的家世。

不过虽然袁术有“四世三公”的家底,又手持传国玉玺,身符乱世箴言,但他一离开大汉刘氏的背书,立刻就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曹操很早就“挟天子而压百官”,最后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也没敢第一时间改朝换代,为什么?因为刘汉的上百年传承,早已经深入民心,早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谁也不敢撕下这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刘备因为身上挂着宗室的标签,所以在汉末的乱世之中,确实获得了一些优待,但这绝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当时刘协还是名义上的大汉话事人,占据益州的刘璋,占据荆州的刘表,不光身份要比刘备更高贵,就是占据的地利,也远非四处打工,无处安身的刘备可比,但他们最后却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刘备,由此可见,身份虽然重要,但绝非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是刘备武艺高绝?虽然骆驼找到了刘备是双手剑大师的记载,也做出了他可能是关羽、张飞老师的推断,但是要说他是以武勇立的国,估计不用他从棺材里跳出来反对,吕布、孙坚、马超都要拍棺材板,那么是刘备善谋……三国谋士估计要集体诈尸了。那么是刘备善于为人?毕竟刘备是到哪打工,走的时候都绝不会空手,不过这种亲人的属性,几乎是汉末群雄的标配,所以也算不得是独门绝技。那么刘备三分天下依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骆驼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当时曹操帅十万大军前去攻打荆州话事人刘表,而当时给刘表当保安的刘备,正驻扎在樊城,曹操的突然袭击,让刘备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刘备就决定战略性的转移,此时的刘表已经病逝,荆州的掌权人是他的犬子刘琮,刘琮是个软骨头,就像直接去喊曹操爸爸,但是他的手下和百姓,却不想直接投降,于是很多人都选择了追随刘备。

当时战况紧急,有人就劝说刘备,这帮百姓就是累赘,咱们别管他们了,赶紧的跑路吧,但是刘备拒绝了,并义正言辞的说,成就大事的人,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啊,这四个字从刘备嘴里说出来,骆驼不知道大家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反正骆驼是惊喜交加。惊的是,我恍惚中感觉刘备是不是穿越了,喜的是,我似乎找到了刘备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概念并不是刘备首创,早在他之前,儒家的先贤们,就有了这个说法,但是他们都是建议者,而不是实施者,但刘备却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在历史上传承了上千年,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真正地落实下来,而刘备当时就能有这种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纵观他的人生,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当初他牧守平原,同姓的刘平,认为受他管辖心中不忿,就安排刺客去行刺他,但在此刻了解了刘备的为人后,竟然放弃了任务,并向刘备承认了错误,我相信当时刘备的表现,一定也和焦裕禄等人一样,否则他肯定无法去感动一个刀头舔血的刺客,在他说出这四个字的逃亡中,他守护了十多万的百姓,却丢弃了自己的妻儿,也是在这次以后,他才得到了荆州各地百姓的拥戴,他也由此有了实现“隆中对”的基础。

由此可见刘备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把“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并在行动中以它为准则,而这四个字,一定会随着中国的历史延续,而代代流传,永不过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