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四个自觉及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着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
  一、四个更加自觉
(1)、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3)、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要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要注重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结合。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切实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国际国内问题相互影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凸显。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强调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个由“建设”到“建成”的目标,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是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同时,党的十八大着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围绕这样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应该说,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总体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准确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思路,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系统性,加大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力度,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把党的十八大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关键也在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党肩负的使命还不完全适应,党员、干部队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推动科学发展贯通起来,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要求,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党的建设成效体现到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体现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上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9
 第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深刻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进一步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了贯彻落实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水平还很低,还有相当多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世界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我国的经济建设缔造了世界奇迹,但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毫不动摇。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怎样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积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但也必须同时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的取得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区域不平衡等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转变、改革、完善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高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理性反思的结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全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就是要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民族的神圣担当。应该清醒地看到,路途漫漫,任重道远。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等,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等,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切实利益所在。只有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地妥善协调好、处理好这些问题,改革攻坚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稳步向前。
第2个回答  2013-06-19
额~~ 我去。不好意思我理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