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修水县36个乡镇哪些比较好?能排个名次最好!

如题所述

修水县渣津镇位于江西省修水县西北部,地处赣西北边陲,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36万,辖2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渣津镇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境内自然风光旖旎动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山水纵横,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省道柯龙线贯穿东西,修河交叉环绕,交通十分便捷。 近来,镇域经济和社会 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总收入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7.86%。粮食、油料、蔬菜、中药材、牲猪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逐步建立起了以建材、轻工、特色农业等为支柱的工农业体系。集镇建设发展迅速,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渣津镇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99年又被建设部评为村镇建设先进镇。新世纪曙光初露,渣津镇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城乡结合、工农贸并举、两个文明同步发展的新型边贸城镇正在赣西北大地崛起,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修水县西部40多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修水县漫江乡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南部,离县城42公里,与山口、复源、程坊、征村四乡镇接壤,地域面积102.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共1913户8003人。漫江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宁红茶的发源地,也是茶工祖师罗坤化的故里,清末民初这里曾是水陆便利、商贾云集、茶庄林立,素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之美誉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谈。位于漫江乡西峰岭的古西峰寺也具有三百多年历史,曾有寺庙数间,僧众百余,香火鼎盛一时。漫江乡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是一个山区乡,同时也是一个林业大乡,产业大乡。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水纵横,典型的亚热带气候蕴育了丰富的林木、矿产和水利资源。全乡拥有80%的山林面积,有林地达66平方公里,松、杉、杂木、毛竹蕴藏量巨大,年产松、杉、杂木达8000m3,毛竹4万根。漫江大河属修河上游支流,水系发达,水能丰富,非常适宜建小型电站。全乡有9000多亩耕地,是一个产粮区,同时也是一个产业大乡,蚕桑是漫江乡的支柱产业,全乡共有3800多亩桑园,年养种达6000张,产鲜茧5000担,全乡每年养蚕收入高达300万元,漫江是宁红茶乡,有优质茶园720亩,年产茶2500担,著名的宁红茶厂便座落在漫江乡境内。改革开放以来,漫江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县上游水平,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全力推进我县“353”战略,促进了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
江南名镇──三都镇依河傍水,风景秀丽,是赣西北修水县东大门。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示范镇、省级建设重点镇。05年被授予九江市卫生集镇和省文明村镇称号。三都镇历史悠久,三都之名始于唐德宗贞元16年(公元800年),其时建分宁县辖八乡,其中泰乡分十都,三都即为泰乡第三都。1958年建太阳升人民公社,被称为“江南第一社”。三都镇是省道武修线、柯龙线上规模较大的镇,分别和本县四都、庙岭等乡镇接壤,和武宁县清江、船滩、东林等乡镇毗邻。总面积98平方公里,镇域现有人口3.3万(含县农科所、县杨梅山垦殖场),其中集镇辖区3.8平方公里,人口达万人。全镇现辖洋湖、坪段、梁口、杨梅渡、城坳、西坳、农科所、三甲店、三都、坳头等10个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33个机关部门。三都镇田沃物阜,为低丘陵地势,河巷交叉,气候适宜,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自古因盛产粮食、水产品和畜禽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已形成蚕桑、畜禽、粮食三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蚕桑,面积达万亩,年产茧2万担,为民创收20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蚕桑第一镇”。三都为修水县重点产粮镇,同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集市贸易繁荣,现有工商企业达800余户,涉及建材、加工、陶瓷、运输、商贸等行业,其中昌盛耐热瓷制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东南亚。投资1.2亿元的外商独资电站三都水电站正在建设中。三都镇有着非常便捷的对外交通,省道武修线、柯龙线穿境而过,武吉高速傍镇而行,集镇上高速仅15分钟,到九江、南昌、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车辆日夜往返不息。集镇基础设施完备,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随着三都大桥建成,一河两岸发展框架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14个小学教学网点(其中完小7所)。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小灵通、固定电话及电脑网络覆盖全镇村、组,各村均通了公交车。以杨梅渡古樟群为“龙头”的万棵香樟和万亩桑海不仅使三都生态秀美,而且因其有利的区位使其成为修水东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著名的边贸集镇。每年八月初一的传统赶集日,集中凸显三都的商贸繁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