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在明清两朝皇城的南大门大明(清)门的南边不远,就是棋盘街,街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小街,东边的名叫东交民巷,西边的名叫西交民巷,交民巷最初的名字是江米巷。因元朝时,皇城外有一条水道注入通惠河,南方的粮船在此的船板胡同出售糯米,即江米,故被人称为江米巷了,直到清末才演变为交民巷。

东交民巷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棋盘街,是一条窄而长的小街,后来人们把这条小街南北两侧的整个地区(南到内城南墙,北到东长安街)也称为东交民巷。

在东交民巷西口的北侧从北到南排列着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衙门,这些衙门的东侧又有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再往东有銮驾库、翰林院、梁公府、达子馆,在这些建筑的东侧,有一条由北向南流淌的御河与东交民巷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布局。

在东交民巷的南侧,从西口到御河,有会同四译馆、怡贤亲王词、庶常馆、高丽馆、宗人府监狱和太仆寺。

御河以东有市王府、詹事府、纯公府、和堂子,再往东是台基厂、荣公府、户部银库、经板库、昭忠词,还有一片的居民宅院。

当时负责接待各国来京使节、留学生的事务归礼部和鸿胪寺管理,这两个衙署都在东交民巷西口北边,宾馆也就设在东交民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闭关自锁的中国的大门,俄、英、美、法、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都先后在东江米巷建立使馆,使馆的地址一般选择较气派的王府。

这一时期的东交民巷虽然有许多使馆,但仍然有许多中国官吏、平民的住宅。

1900年,东交民巷经历了一次浩劫。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向清兵挑衅,被虎神营士兵思海击毙在西总布胡同西口。

这天下午,愤怒的义和团开始攻打东交民巷各国使馆。次日,慈禧太后下诏宣战。

义和团手中的武器较差,敌兵的武器较先进,又抢修了工事,再加上清军的消极应战,义和团虽然经过浴血奋战,攻占了部分使馆,打死打伤敌军官兵170余人(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但终于未能全部攻占东交民巷。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内,清军败退。

八国联军攻入京城之后,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掠,此时的东交民巷(义和团曾改名为"切洋鸡鸣街")被践踏得遍地瓦砾、一片狼藉。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后逃往西安,留下奕匡,会同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李鸿章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外,并独由各使馆管理,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区内的居民被全部强迫迁出,从王爷到平民无一例外。清政府的各衙署也被烧拆一空。

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建兵营、铁门、筑炮垒,设联合行政机构、银行、邮电局、医院、饭店、铁路公司、俱乐部等。

驱逐了中国人的东交民巷里,各国使馆戒备森严。他们建起高高的围墙,墙外挖出深深的壕沟,墙内修筑的工事上布满了枪眼。此时的东交民巷使馆变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国际大兵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城内频频政变,各派系的军阀政客,一旦失败,无路可逃,便躲进了东交民巷的使馆中,如黎元洪、张勋、段祺瑞都曾逃入日本使馆。

直到1927年,东交民巷仍被各国占据,新中国成立后,东交民巷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