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奥]阿德勒 著  徐姗 译

2018.8.30

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因为我自卑,我想超越。之前我曾一度认为我有心理疾病,消极、胆怯、懦弱,其实每个人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最近几年好了很多,因为我找到了精神支柱,我娶了一个好老婆,然后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早年间,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核心成员,但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最终,阿德勒退出曾任职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个体心理学,其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的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译者序 P4

《自卑与超越》出版于1927年。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我从小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活?大学时曾问过同学,没有找到答案,他们或许不想这些问题,说我想得太多。但我却一直在找寻答案。

答案1.有人说,是为了他人,因为一个人死了,他的家人会难过,会受影响。这是真正的答案吗?之前觉得说的有道理,但不一定正确。

答案2.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又显得有些牵强,有点像文字游戏。

答案3.或者只是不想死,对死亡产生恐惧。初中时我很内向,封闭自我,把自己包裹起来,尽量不与外界接触,我怕这个世界有意无意伤害到我。导致我用大量的时间思考。那时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和无力,且没有勇气自杀,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只是不想死罢了。

答案4.活着,给了我希望。我相信,我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以后会好起来的。

答案5.活着是为了体验人生百态。这是我现在的想法。起码爽一把再死。没结婚前,我想我没当爹,怎能死去,起码得当回爹吧。现在有了宝宝,发现还有好多事没做呢,我创业还没成功,世界各地还都没去过,还有好多好多书没读,还有好多没做过的事想去尝试,比如跳舞、画画、弹琴等等等等,人生太有意思了,充满无限可能和未知,真想大喊一句《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一句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答案1解读:为别人而活。

人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为别人而活,一种是为自己而活。中国六七十年代生人大部分属于前者,90后大部分属于后者,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自我,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也属于后者。前者活的太累,而且还会拖住他人。举个例子:有的妈妈一生为了孩子,所以她希望孩子全都得听她的,这样把两人硬生生“绑”在一起,貌似成为共同体,实质是两个人,如果产生矛盾,两人都会很累,有时会出现“鱼死网破”的局面。

人可以分成两部分组成:1.身体,2.灵魂。灵魂住在身体里。而这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身体,人就只能活在别人的记忆中;如果没有灵魂,那就是植物人。我本来认为身体局限了灵魂,因为我们想飞是飞不起来的,如果长得丑,会受到别人的不待见,女生如果长的特别漂亮,周围肯定会有很多男生围绕,自然也会对性格等方面有影响。身体好比皮囊。

现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如果头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身体会发出警告的。比如:吃饭,太好吃了就想多吃一点,吃多了就会撑,身体会表现出来,只是表现出来时头脑忽略掉了,所以我们要聆听自己的身体。我现在吃饭就会感受身体发出的信号,感觉吃到七八分饱了,就不吃了,但有时还是克制不住自己,我还需要努力。我现在注意饮食,只吃七八分饱,瘦了很多,感觉身体轻松了,起码胃轻松了。

获得成就感会感到幸福,而且幸福感持续时间会拉长。中彩票也会感到幸福,但时间一长,幸福感就会像抛物线一样慢慢回到初始值。

有人把生活的意义定为奉献,作者认为,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本人是出于本心做这件事,而不是自己心里不想做,却逼迫自己做,就像有些人上班工作一样。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由于心灵可以决定我们动作的方向,因此,它在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心灵也被肉体所影响,肉体是动作的执行者,心灵只能在肉体所具有的能力范围内行使指挥的职权。比如,若是心灵希望肉体能够奔向天上的月亮,那么除非能够克服人体自身的局限条件,否则便是无稽之谈。P79

作者单独拿出一章来讲心灵与肉体,是我上面提到的灵魂与身体,我们姑且按照作者的说法。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结束,肉体与心灵的合作都是持续不断的。它们是不可分割、合作互助的两个有机部分。P82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赋予自身及所处世界的意义,以及他们的奋斗方向、目标、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通过观察个体的合作能力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差异,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P137

2018.8.31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1对母亲来说,在这种分离过程开始之前爱她的孩子,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又让孩子脱离自己,并希望孩子脱离自己,却是件大多数的母亲做不到的事。

弗洛姆P153

文中好多话写的都很有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情结,只是表现手法不同,有人表现为自卑,有人表现为自傲、自大。自卑感和优越感可以说是相反的,也可以说是相似的。比如有人有自卑情结,但他表现出来目中无人,很浮夸,有一种优越感,但内心是胆怯的。

某些人的行为其实是自卑感的表现,比如小孩亲眼见到死亡,立志长大当医生等。一种行为的背后是有其目的的,需深探他的内心世界,童年经历对小孩长大后的表现会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2018.9.1

第四章 早期记忆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悲观失望时,他会回忆起以前类似的经历。比如说,一个忧郁的人,他的记忆几乎都是带有悲观色彩的。如果他乐观向上,同样也会选择与之相对等的记忆,他的记忆通常是愉快的,会让他感觉更加愉悦。P200

对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就像诗人,有人豪放,有人婉约,有人悲凉,可以改变,但很难。此章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分析了一些人的早期记忆,很受启发。

2018.9.3

第五章 梦

作者认为,梦醒后有些梦会记不住,但会记住感觉,而且做梦会影响睡眠质量,确实如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时我做梦,记住梦的内容,虽然乱七八糟,看似拼接起来的,但都是和白天发生的事有关的,不像小时候,天马行空,可能动画片看多了吧。心情,也会影响到梦境,有时相反,有时延续,有人说:梦中和现实都是相反的,不管相反,还是实现,清醒时我都会自我测评,有时梦境中确实大胆,自己无所不能,白天醒来会很开心。

2018.9.4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经研究证明:比起其他的各种心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欲是最强烈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物种之间(如老鼠和猿),母道的力量比其他力量都强,甚至强于性和饥饿。假如它只能选择一种,它一定会选择母道。这种欲望的出发点是合作,而不是性。一般来说,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子女,她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自己可以主宰生死。在每位母亲身上,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一种相似的感觉:她们都认为子女是自己所完成的一件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母亲认为自己就是创造生命的上帝。其实,追求母道就是追求一种优越感,就像对神的地位的追求。这个例子清晰地体现了这样的道理:为了人类利益着想,我们会想方设法在社会感的指引下,将优越感目标运用到与人合作的过程中。P326

2018.9.5

小孩必须要得到父母的爱,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爱的话,就要有替代者,比如:孤儿院老师、亲戚等,如果都没有,小孩会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内向,中国留守儿童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大,所以需要爷爷奶奶或老师代替父母给他们爱。

2018.9.6

1造成精神病态爱情的基本条件是“相爱的”一方或双方都牢牢地抓住父亲或母亲的形象,并把他以前对父亲或母亲怀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惧成年后都转移到“所爱者”身上。这些人从来没有超越儿童阶段,成年后还在寻找儿童时代的联系。

弗洛姆P361

有些人找对象是按照父亲或者母亲标准找的,比如性格、外貌等,有可能因为自己还在儿童阶段,所以想找一个可以像父母一样可以依赖、情感寄托的人。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作者认为,对小孩没必要进行智商测试,容易自我设限,形成思维定势,长大后不好自我突破,在学校下游、中游、上游,长大后工作中也会在下游、中游、上游。人生无限可能,所以不要自我设限。

遗传不会对智商造成影响,没有因果关系,这也是自我设限的一种。

身体或器官残缺并不会对智商造成影响,有些人以此激励自己,有些人则自我设限,消极对待,我们应该看清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我们理应让孩子们了解到自我设限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和学生,也应该避免迷信“儿童获得进步是因为他的天生禀赋”之类的观点。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最糟糕的一种就是认为遗传因素可以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只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管教失败的借口罢了。由于这个借口,他们不必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影响而担负责任。我们应该抵制这样一条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教育者,如果将遗传作为限制儿童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期待他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多高的成就。假如他发现他的心态和行为能够对孩子造成影响,他就不会再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P436

2018.9.9

第八章 青春期

我在青春期感觉买不到合适的衣服,我认为青春期是儿童过渡到成人阶段的一段尴尬时期,同时,也觉得是整个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就像破茧成蝶的过程。这一阶段,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忽视女儿,重男轻女,男性变得女性化等,都是有原因的,要找出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也有一些比较棘手的。

文中谈到了性,青春期不可避免会遇到的话题。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女儿,女儿在青春期会找其他男性发生性关系,貌似报复母亲,实则母亲并不知道。当父母看黄色录像时,不应该让子女看到,会影响到他们,即使不与他们讲性,他们也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这时,我们应该正确引导。

2018.9.10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犯罪很大的原因是罪犯缺少于人合作的能力,不愿与人合作,把自己孤立起来,而且会找到原因为自己开脱,所以他是有社会感的,再把自己仅存的社会感一层层撕掉,最终走上犯罪之路。

2018.9.11

罪犯的心理是扭曲的,会为他犯罪找到合适的理由,即使觉得不对,也会纠结、思考,直至扭曲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想法会和正常人不一样,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他们不认为有意义,他们会做无意义的事,对社会无益的事——犯罪,并将法律、警察等视为挑战,被抓住时后悔的是为何不机灵点,被逮到了,下次犯案,应该做的更精密些。他们的思想很难改变,要探寻童年记忆,找到扭曲的根源,才有可能转变他们的思想,使其步入正常轨道。

作者认为,罪犯都缺少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合作可以避免犯罪。

作者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在书中提到要与人合作,可见这点非常重要。

假如想要改变罪犯的行为,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指向一个目标:让他愿意与人合作。P615

2018.9.12

假如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孩子面前描述金钱的价值,那么,孩子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用收入来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孩子所关注的并不是自己可以为人类作贡献的兴趣,而是金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一旦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或累赘。然而,如果一个人只对挣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与人合作方面,他一定不会展现出多高的水准。如果说,他将挣钱作为他最重要的目标,而对社会上其他的事物却一点都没有兴趣,他就很可能将获取金钱作为理由,实施盗窃、欺诈等违法的行为。就算他没有采用这样极端的做法,并且在获取金钱的过程中对社会还是有一些兴趣的,可是,这样的人就算已经达到了富裕的目标,他的行为对其他人而言也没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我们不必惊讶于一些人致富的方式,可能他们运用的并不是正当手段,而最后也达到了腰缠万贯的目标。虽然,我们不能保证那些一直运用正当手段,勤恳工作的人一定会获得多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却可以肯定,这样的人一定会保持勇敢的态度,并且不会失去做人的尊严。P675

作者认为,工作的目的不能是为了金钱,如果是为了钱,会失去做人的尊严。而中国人都是为了钱而工作的,因为生存不易,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怎能好好生活。而且现在人总是能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比如自己卖吃的,自己不吃,肯定有问题,地沟油照样随处可见,说白了,都是为了利。我想不为钱而工作,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唉,知易行难啊。

有些人也会借用职业的名义来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比如说,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很多人就是用工作忙碌为借口来逃避爱情或婚姻问题的。一个对工作深感兴趣甚至到了工作狂境界的男人或许会这样认为:“我的工作那么忙,哪里还有时间顾虑到家庭啊,所以,如果婚姻出了问题,压根就不能把责任怪在我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神经病也在想方设法地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他们要么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接近异性,要么就是回避异性,绝不靠近。他们对其他的人并不感兴趣,因此身边也缺少朋友。他们会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固执地放在自己的工作上。白天脑子里是工作,到了晚上还在思考工作上的事。他们的状态一直是紧张焦虑的,这样的结果是引发了一些神经性疾病,比如胃溃疡。之后,他们就多了一个理由,可以拿胃病作为借口来更彻底地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还有一些人在职业方面缺少必要的坚持精神,他们频繁地跳槽,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位置。结果,他们总是飘忽不定,最终什么也做不成。P677

现在人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压力大,经常加班,没时间,都是这些借口,搞的好像除了工作,啥也没有。没有兴趣爱好,没有朋友及爱情,没有理想,有一个流行词叫“空巢青年”,就是年轻人孤身一人,没亲戚,没朋友,在大城市里生活,我们内心是多么的孤独,过的本末倒置,其实最重要的是好好生活,快快乐乐,多陪陪家人、朋友。唉,难啊!社会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

2018.9.13

作者认为,找工作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我同意。但现在人是为了钱而工作,我们的理想呢?难道真的不值一提吗?

如果你不微笑,人们便会认为你没有“悦人的人格”——如果你想事业成功(无论你是侍应生,是推销员,还是医生)你必须具有“悦人的人格”。

弗洛姆P688

第一次听到“悦人的人格”,对我很有启发,以前认为做好自己就行,取悦他人属于拍马屁,但为什么有些人很有人格魅力呢?聊过一次就印象深刻,而且周围很多朋友呢?因为他有“悦人的人格”,我得多多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附录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年谱

1932年62岁

被长岛医学院(Long lsland College of Medicine)任命为医学心理学客座教授。出版了《自卑与超越》一书,该书原名为:《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P801

全书读完,很有启发性,从生活的意义,到家庭、学校、职业、朋友、婚姻等等,包含很全面,还讲到了犯罪,我认为属于“病态心理”。研究心理学,从儿童开始研究最具代表性,说明心理是一以贯之的,成人的心理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积累的,要追本溯源。自卑了如何超越,我在书中没找到答案,可能读的不够细,需要再读。书中经常提到“优越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提到最多的是“合作”,与人合作,能解决很多心理问题,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