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主要内容500字左右(但不是读后感啊,也不是小时候的童年趣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2-16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12
《童年》主要内容
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1868.3.28―1936.6.18),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第3个回答  2012-02-17
阿廖沙3岁丧父,阿廖沙的外祖母和阿廖沙的母亲带着阿廖沙去了阿廖沙的外祖父家。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经常挨外祖父的打。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时候,小茨冈总是用胳膊挡住阿廖沙。小茨冈偷过东西。有一天,舅舅们让小茨冈背十字架,小茨冈被压死了。舅舅还打死了娜塔莉娅舅妈,舅舅们实在是太残暴了。阿廖沙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只上了2个月的学。之后,外祖父不养阿廖沙了,就让外祖母养。分家时,外祖父把所有的瓶瓶罐罐、破碗破瓶全部留给了外祖母。而自己拿着外祖母的大衣、旧衣服,卖了700个卢布。外祖母和阿廖沙就乞讨度日。阿廖沙11岁的时候丧母,正式走向人间。当我读到外祖父不养阿廖沙的时候。我感到外祖父十分的自私。舅舅还打死了娜塔莉娅舅妈,舅舅们实在是太残暴了。阿廖沙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只上了2个月的学。之后,外祖父不养阿廖沙了,就让外祖母养。分家时,外祖父把所有的瓶瓶罐罐、破碗破瓶全部留给了外祖母。而自己拿着外祖母的大衣、旧衣服,卖了700个卢布。外祖母和阿廖沙就乞讨度日。阿廖沙11岁的时候丧母,正式走向人间。当我读到外祖父不养阿廖沙的时候。我感到外祖父十分的自私
第4个回答  2012-02-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