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站场建设有了“新标准”,具体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

如题所述

公交站场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是城市运行的基础。对于有出行需求的市民来说,公交出行无疑是非常便利的。但是公交站场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站场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公交场站缺乏统一规划,公交线网不完善,缺乏特色公交线路,乘客候车时间长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公交站点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近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重庆市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是公交发展的首要目标,为此,《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城市公交线网,加快加密线路,增强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能力,同时,通过优化站点设置、完善换乘站配套设施、创新公交线网运营模式等方式提升公交运营效率,确保市民出行便捷。为了提升乘客候车体验,《指导意见》要求增加夜间巴士线路,增加夜间班次和通勤班车数量;优化完善夜间公交线网,提升夜间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出行效率。此外,还要求提高夜间公交车辆周转速度。通过合理安排车辆间隔、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降低车辆运行成本,提升驾驶员服务水平和车辆利用率。

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时,将公交优先发展要求纳入其中,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配套设施供给。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100%的线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其中主城区80%以上的线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到2022年底,主城区全面实现公交服务全覆盖,主城区主要功能区1小时内公交出行距离实现90%以上通达。

《指导意见》要求,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实际需求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空间和公交运行需求确定公交场站规模。在中心城区,宜适当增加公交场站规模。对交通枢纽和大型商业设施应结合公共交通发展形势适当调整公交场站规模。鼓励新开工新建大型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换乘中心项目建设规模应与公共交通站台相匹配。

《指导意见》要求,新建公共交通设施应与公交站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1+2+ N”的用地布局。在满足公交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城市道路条件、地块开发条件,合理布局配套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公交站场。在不影响原公交设施使用功能、不影响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和群众出行的前提下,原则上可按不小于0.5米规模进行修建或改扩建。

在公交站场配套设施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新建的公共停车场,必须配建出入口处不小于200平方米的无障碍卫生间。新建建筑、老旧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此外,还要配套设置停车位与等候区,满足不同出行方式乘客需求。同时,还要完善慢行系统,合理布局无障碍厕所、便民服务站点、无障碍停车位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6
《指南》主要具有以下创新,一方面统一了关键指标,如标准车定义、公交站场占地面积指标、站务管理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等。另一方面新增了枢纽站、停车场、充电桩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重庆地区工程经验制作了适用于我市公交站场的设施配置表,以适应当前建设及运营需求。
第2个回答  2022-10-15
规范标准存在公交站场建设内容规定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公交站场建设需求。《指南》编制组通过研究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资料,对重庆及其他地区的典型公交站场进行调研,并充分考虑公交站场建设和运营单位的工程经验编制形成。
第3个回答  2022-10-15
重庆公交站统一了关键指标并新增了充电桩、停车场,更好满足了现在的交通需求,此外还全方面改进了公交设备,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体验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