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仰?信仰来源于哪里?

如题所述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互联网纾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具有“主观性”,即主观上认为是“对的”和“好的”。 主观上的认定与客观的矛盾是信仰导致的各种冲突的原因。相信科学的人认为科学的正确的,相信“上帝”的人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但是,主观上认为对的东西,客观上却可能并不正确。

某种宗教信仰,信仰与宗教同义,不同的宗教就是不同的信仰,不信神(上帝)就是没有信仰,无神论者也就是没有信仰的人,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常常就有科学家自称或被称为自然神论者,这是在面对整个自然而不是自然的具体对象的意义上这样说的,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客观性与逻辑性是无可怀疑的。

信仰就是让你觉得这一辈子过得有意义的东西,因为信仰的生存期是涵盖许许多多的个体的生存期的。比如说,政治信仰,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你从事这个事业的时候,有一种即使你死了,你所从事的事业仍然会发展下去、你仍然可以预料到自己死后它的发展轨迹的感觉,从而也就没有了那种对死后感觉不到一切的恐惧。

宗教信仰,相比于政治信仰,有一个人格化的神,所以多了一些人性化。宗教信仰的来源,就是人类个体在面对巨大的自然界时那种弱小、无力的感觉,于是人们希望有一种自己之外的存在,能够时刻的庇佑自己。这种强烈的愿望与期冀在文明早期落在了已死去的部族的领袖、自己的直系祖先身上——称之为祖先崇拜。

作为一个自然人,只要在茫茫宇宙中找到那么一个东西、一个观点来寄托自己生命层次上的希望,可以用它来解释自己作为一个自然界中人这种生命形式的意义,就可以称其为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可能在周围人眼中是虚幻的、可笑的、不合逻辑的,但是只要自己认为它是存在的,可以从中获得生的力量并在短载的生命过程中执著于此,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它就是合理的。

信仰来源于精神的寄托,所以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上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