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学生自信心培养

以这个题目做一个课题,恳求有关资料和范文!
谢谢,不过这好像是课时内容吧,我要做个关于这个的课题,象论文一样的!不过还是谢谢你哦,如果还有的话再传上来,谢谢!

  第1课 未来的中学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认知领域:通过参观、谈话等多种途径,多方面地了解未来中学生活的特点。
  操作领域:掌握想象画的表现方法,培养想象绘画能力。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的表现内容与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身边中学生的照片,向中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导入:同学们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这个寒假,你过得有意义吗?有什么新鲜的事想对同学们说的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你一定憧憬过未来的中学生活吧?你所了解的中学是怎样的?
  到了中学,就意味着我们要告别童年生活,步入活泼的少年时代,你印象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你可以从学习课程、课间生活、课外生活、自由程度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说说自己的努力方向。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
  上了中学,你可就是有自主意识的少年了,爸爸、妈妈也会把你当大人看待,这时你可以神气地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中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会有哪些不同?你准备选择什么内容来表现?
  课堂练习:以《未来的中学生活》为题进行想象画的创作练习,描绘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要求画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课堂评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中学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往往从家长那里感到的是一种压力。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解除学生的顾虑,对中学的学习生活提出质疑、讨论与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掌握一些初步的构图和表现方法也是必要的。

  第2课 亲近大师——素描欣赏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素描的基本表现形式,体会其审美价值。
  2、欣赏比较各位大师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尝试临摹。
  3、对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比较各大师作品在线条处理、构图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绘画。
  教学难点:感受素描以单色绘画的美感和价值,同时感受大师素描作品的优秀之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素描工具、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谈话导入:师问:你知道美术上有个专有名词“素描”吗?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吗? 你画过或见过素描作品吗?(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素描”的艺术魅力。
  3、欣赏:师展示大师素描作品,学生谈感受。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对“素描”定义。
  4、尝试练习:临摹大师的素描作品,体会各种用线和造型手段。
  5、课堂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素描”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不少学生认为只有画家才有此能力,心存自卑。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广泛含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3课 亲近大师——色彩画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临摹、修改名画,体验色彩搭配的丰富效果。
  3、能运用一些正确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绘画大师的色彩画作品,并能临摹、改画或重新创作作品。
  教学难点:能真切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绘画工具、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2、教学导入:
  (1)师问:你知道的著名的绘画大师有哪些,你能举出一些他们的作品吗?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师作品的兴趣。)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师问:
  你能看懂这些画面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比较这些作品,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你熟悉这些作品吗,你能指出这些作品的名称及作者吗?
  你知道这些作品的“画种”吗?
  4、全班交流讨论。
  5、课堂练习:学生利用自带的绘画工具进行临摹、改画。
  6、课堂评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在全班展示画作。
  教学后记: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较为“具象”的画面基本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将感受转化成自己的画。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画,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教师要让学生接触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画家的作品,在多看、多读、多交流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审美力的提高。

  第4课 水墨画创作(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作品,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
  (2)、能用水墨的视觉语言,描绘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情。
  (3)、对水墨画创作产生兴趣,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用水墨的视觉语言进行创作,并能在作业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水墨画创作产生兴趣,能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水墨画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2、教学导入:
  师出示水墨画图片,介绍有关文人画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出示课题)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问:(1)你最喜欢哪一张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你能理解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吗?
  课堂练习:
  确定一个主题(如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情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要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方法要巧妙,主题要明确。
  5、课堂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推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能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后记:
  大量的大师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的作品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水墨画“借物寄情”的内涵,掌握了基本的创作表现方法。

  第5课 水墨画创作(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艺术作品,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时代感。
  (3)、学会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创新。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能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一些新的尝试与创新。
  教学难点:能了解当代艺术作品,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水墨画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2、教学导入: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他“寄情山林”,以书画为寄托,抒发丰富的情感。笔墨纵横潇洒,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的一句名言,他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存在三方面的内涵。其一,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二,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其三,笔墨也是物质、也是工具,就如同西方的油彩一样,是表现“术”的载体。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游泳》范图,体会独特的风格。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探讨作品的时代特征。
  4、课堂练习:自由创作:自定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进一步的创新。
  5、 课堂评价:小组互评,并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
  6、 课堂小结:你从这些作品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学后记:
  应当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去认识“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不能单从表面与形式上去理解,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才是具有现实感的艺术作品。

  第6课 诗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诗配画的意境美。
  (2)、了解诗配画的有关知识。
  (3)用所学知识为诗歌配画,体验诗配画的创作过程。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用“水墨画形式”进行诗歌配画。
  教学难点:诗配画画面意境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画图片欣赏资料、示范画。
  2、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1) 这些画与平常的画有什么不同?
  (2) 画面和诗句有何联系?
  (3) 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教师示范:以元朝王冕的《墨梅图》为例,边画边讲解诗配画的过程。
  4、课堂练习: 用水墨画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教师适当给予学生水墨画技法指导。
  5、课堂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
  教学后记:
  学生画画时,可以通过创造发挥,自发地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提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必忙于纠正,要相信孩子们的出人意料的创造力!

  第7课 看新闻,画新闻(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认知领域:根据所看新闻,学会用画面表达事件,传达见解。
  操作领域:对重大新闻的场面进行有主题的绘画,画面表面别具一格。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组织画面,抓住新闻关键,以精彩的画面表现新闻场景。
  教学难点:构图形式要让人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绘画工具,国内外重大新闻的图片、图像资料。
  2、教学导入:
  观看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探讨最近国内外重大新闻,确定绘画主题。
  (1) 最近有什么新闻?哪些你认为比较重大?
  (2) 你喜欢哪类新闻?怎么表现?
  (3) 学生讲述所选新闻的大致内容,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共同分析画面为何如此生动?并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
  4、 课堂练习:
  (1) 构思创作,初步绘制;
  (2) 交流创意,互相促进。
  学生展示自己的草图,讲述意图。

  第二课时:
  1、 组织教学。
  2、 交流:学生介绍上节课作业构思,并设想最后的表达效果。教师介绍一些小技法。如:水彩笔“点彩法”、彩色铅笔“明暗法”等。
  3、 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使学生作业更丰富生动。
  4、 小结:
  展评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可评出“画面生动”奖、“印象深刻”奖等)、教师点评。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对身边发生的事关心和思考,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第8课 作文插图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认知领域: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操作领域:了解插图及其运用,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带有图文的书籍,准备绘画工具等。
  2、教学导入:
  (一) 学生展示收集的图文资料(杂志、学生读物等)。
  师:这些图文资料的特点是什么?(图文相配合)
  师:你们觉得文字中配上图画美吗?为什么?
  (二) 教师展示文学作品。
  (1) 放一段文学作品录音,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要求学生可加上自己的联想来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2) 欣赏文学作品中配的插图。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使学生了解作文插图的拓展性。
  4、课堂练习:
  (1) 学生选择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 学生构思插图,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5、拓展:除了给作文插图外,也可先画图再构思作文,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6、课堂评价:形式不拘,自评、师评等。
  教学后记:
  纯粹让学生作文插图,他们觉得枯燥,可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写写画画、画画写写,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知怎样?呵呵.祝福你好了!
  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富亭小学 黄 静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的竞争从更大程度上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较量。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择将更看重他们的内在潜智,而并非几本证书、一张文凭能体现。大学生们在面对社会对他们的冲击时,他们体会到能力的重要性,有人束手无策,有人如鱼得水。然而有人并且没有真材实学,并非腹中无货,他们只是缺乏推销自己的勇气,只是缺乏自信心,而失去了很多机会。有些画家本来非常有才华,对艺术也有独特的见解,然而他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只是一味的模仿某某名人,最终只能沦为一名高级的画匠,永远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

  人才的标准直接影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太多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美术教育也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进行各种尝试,从小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是非常可贵的。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我,积极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个人魅力,使他们在未来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

  一、儿童充满自信心的意义。

  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呈现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年龄、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儿童在婴幼儿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求,当他们在不停向成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时,他们的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踏进学校,进入基础教育时期,一步步接触书本中全新的知识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被动,甚至抵制的情绪,书本中以考试为目的的知识不再是他们所渴求的。这样的教育使他们失去兴趣,各种能力不能得以培养,这样的学习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怀疑,越学习越感到气馁。

  传统美术教育重技能,单纯传统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生胜的写生教学,这使中高段学生在写生练习中普遍围绕“象与不象”来展开,学生越画越没信心,越画越不敢尝试。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习,他们即使有创意,也会因气馁而失去勇气。在低段学习画《各种各样的脸》,学生的作业各不相同、色彩丰富、造型各异、表情夸张,他们还告诉我“这是魔鬼生气时的脸”、“这是妈妈的脸”、“为什么妈妈很开心”,他还解释“我得了100分”。有位小朋友画的脸两边脸颊上画了两只大红苹果,当同学笑他时,他理直气壮的辩解“我画的是新娘子”,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他们既使遇到失败,也会坚信失败不是成功希望的彻底破灭,而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儿童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和用于标示和改善鉴别力的必要词汇,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念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美术缺乏吸引力,儿童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创作冲动的减弱。

  ⑴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被动的接受往往会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纯“术”的教育,失去美术的艺术教育光环,美育的实质。指导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设计内容、丰富材料。如教学一年级欣赏课《画家笔下的童话故事》,有一幅图片是小猪在太阳下扇扇子,这个故事学生都不熟悉,如果老师把这个故事单纯的讲给学生听,学生只会把全身心注意在这个故事上,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对欣赏、理解这幅作品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先请学生欣赏这幅作品,然后学生自提问题,有问“题目是什么?”“小猪在干什么?”“这是个什么童话故事”……学生在互相解答中,慢慢读懂这幅图大致的意思,然后教师再请大家一起商量,这幅作品的题目,猜猜里面藏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学生在动脑筋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表现契机,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直觉感受。最后,教师再把学生们理解的整理成完整的一个故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⑵教学方法个别化,发挥学生个体优势。

  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唯一性,因此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发挥个人主观思维,能使美术创作异彩分呈。学生根据其特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具有“记忆性”特质,另一类具有“创造性”特质。对于具有“记忆性”学生,思维严谨,作品讲求写生。如果你要求他们超现实的表现,他们往往会失去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尊重自己的艺术感受,发挥个性;而具有“创造性”学生他们的作品往往不讲究形式,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固有模式。想象大胆,充满个性色彩,但如果你一味要求他们拘泥于某种模式,作品一定要主体鲜明、冷暖搭配协调,这样往往会扼杀他们的创作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受到压制,失去发挥自信心。

  ⑶正确评价学生。

  教师与周围同学的正确评价能使学生有一种满足感。作为一位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也许你的肯定能使他们信心百倍,也许你不经意的否定能使他们眼中闪动的光芒变得暗淡。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不同,他们往往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评价中不能采用横向评价,不能和周围同学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自卑,而应该采用纵向评价,找出学生进步之处,可以和以前作业进行比较,发挥闪光点。这样纵向的评价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鼓励学生创作兴趣。

  三、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①审美环境的创设。

  美术教学的根本性目的是审美教育或学会审美,是青少年走向成功人生的必备素质,是涉及到人的一生能否拥有生活品位的素质,良好审美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大自然与人类是最亲近的,人在大自然中也是最放松的。带学生外出写生,看着旷野中的草地,闻着扑鼻而来的油菜花香,感受小鸟叫声的美妙,他们的心灵受到愉悦。从中能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升华为创造美。他们在创作中充满自信,画笔下生动的创作出自己所发现的美,最大限度的发挥大自然的“魔力”。

  审美环境的创设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创设的机会,如在美术室里摆放着美术制作材料,学生可以想象得到的都可以,如旧挂历、纸盒等,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些材料中寻找到自己能运用的材料,使其发挥作用,还可以利用班级“书画乐园”和学校的“小画家长廊”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荣誉,体会成功的满足和快乐,也能使学生培养创作的自信心。

  ②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欣赏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往往被成人美术欣赏的模式而影响,因此必须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时,把自己的情感情趣加入进去与作品、作者,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

  在欣赏作品时,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谈感受,理解作品,找出自己对作品理解中的满意或不满意之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了解作品,并敢于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理解美术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和欠缺。对一些学生的不合理意见不要轻易否定,鼓励学生大胆去讨论、去评价。如在欣赏同学线描作品《风中的树》时,有的同学谈了自己所到的狂风中的柳树是怎样的,提出短的枝条是乱舞的。还有同学提到风中狂舞的树象舞动的精灵,我又抓住时机,请学生想象象精灵般舞动的树是怎样的,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创作线描。

  评价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自我感受导入的方法,先请学生根据作品的题目讨论,分小组讨论可以使参与学生都能齐动脑,如《太空之旅》为例,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讨论设计太空之旅会是怎样,你来构图会设计什么?那些对不爱发言,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也能加入到活动中。

  综上所述,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信进取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必须渗透在美术教学中。在越来越重视“人的质量”的今天,素质教育的道路将任重而道远

  这个对吗?抱歉,才看到问题补充!祝福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