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家长,这话有道理吗?

如题所述

“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家长”,你认同这话吗?为什么?

这段时间,朋友一直在忙着找早教班。

2岁的女儿图图马上要读幼儿园了,之前都是奶奶帮忙带,把唯一的孙女宠上了天。吃饭要喂,穿衣服、穿鞋也要帮忙,走几步路都要小心翼翼地护着……以至于女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无法独自完成,很依赖人。

朋友因这事和婆婆闹翻了,老人家一气之下回了老家。朋友想着回去就回去吧,正好找个早教班,帮她好好教育下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女儿图图第一次上早教班回来,带回了一大堆的互动游戏。事业型女强人的朋友,平日各种忙,回家加班到凌晨都是家常便饭,哪有空理会小孩子这些“无聊”的作业。

朋友立马打电话给老师,质问他们:“一个月上万块的费用,难道老师还没办法独自教育好一个孩子吗?非得要求家长参与教育?”

朋友觉得这老师的教育水平对不起这学费,隔天立马着手换早教班的事。

我开玩笑着对朋友说:“看来你女儿永远上不了学了。现在哪所学校不是这样子的。”

朋友依旧无法接受:“孩子成才与否,不是取决于学校吗?为什么非要求家长参与?”

……

教书育人,听起来像都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

家长的“缺席”,是教育的最大阻碍

像朋友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觉得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只要把孩子往学校一“丢”,就摆脱了这个“小麻烦”,无需再操心了。

想着在学校里,老师会帮忙管着孩子,规章纪律会约束孩子的行为,一切的不好行为都有学校来教育,压根不需要自己插手。

以至于,每当老师发现孩子有问题,联系家长一起解决时,得到的回复却永远是:

“老师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忙,您全权处理就好了!”

表面上,父母看似信任老师;实则,是父母“偷懒”。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孩子见他一面都困难,更别谈什么教育孩子;有些父母则力不从心,怎么管教孩子都没效果,索性放任不管,交给学校。

所谓的教育,由“教”和“育”两个字组成。教,是由老师主导的,传授知识;育,是以家庭为主要活动中心,养育孩子。单方面靠老师、或学校,或家庭都是不行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配合,这份教育事业才得以成就。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孩子性格品行的影响可谓深远。父母宽厚善良,孩子也会待人友善;父母诚实守信,孩子也会遵守纪律;父母遇事不轻言放弃,孩子也会坚持不懈……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影响孩子的品性。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那些怕麻烦的父母,为图省事,而把孩子甩给学校,孩子终将会引来更大麻烦。“懒”得教的父母,才会觉得孩子怎么也教不好。

只靠老师的教育,孩子难以成才

没有老师是万万不能的,但老师不是万能的。

很多家长总会对孩子说:“就你笨!同样是这么教,人家考90分,你考60分。

同一个老师,同一堂课,同一份试卷,为何会有这30分的差距?

不关乎孩子智商高低,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有些孩子,一到家立刻丢掉书包,看电视玩游戏,把所学知识抛之脑后;有些孩子,则认真做作业,抓紧巩固所学知识。

这两种不一样的学习行为,主要在于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家孩子有多优秀,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甚至有些父母会拜托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了,成不成器就靠老师。”说这话的父母,孩子很难成才。

家长信任老师没错,最怕的是将孩子的未来,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却没有意识到老师除了传授给孩子知识,能做的并不多。

教学经验再丰富的老师,也保证不了孩子的好成绩。但当父母试着放下手机,去看书;孩子也会学着放下玩心,拿起书本。

一对以身作则的父母,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孩子在家也热爱学习,勤学苦练。

管教再严厉的老师,也帮不了孩子养成自律。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再德高望重的老师,也保证不了孩子的好品行。只有父母重信守诺,孩子才能拥有好的品格。

一个孩子的成才与否,如果只指望老师,那真的是大错特错。老师能做的非常有限,教育的成功,更多取决于父母。

无关学识,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顶多三五年,但父母的品行,却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在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有父母摆手推脱道:

“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

“就我这学历,哪懂的教孩子啊~”

……

其实,家庭教育不关财富、学识等外在因素,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舍得投入时间精力;是否能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就是自己的责任;是否严格规范自己言行,努力把好的品行呈现在孩子面前。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用心的父母。爸爸会用自己的自律、远见影响孩子,妈妈会用自己的温柔、善良教导孩子。父母有大格局,让孩子走向未来的路上,也会因为有这股来自家的底气,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教育的路上,最不该缺席、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学校里孩子是老师的众多学生之一,而父母却是孩子的唯一。

为人父母的我们,总觉得只有事业有成,才能给予孩子好的物质生活。殊不知,教育孩子才是父母一生的事业,赋予孩子好的品性,比任何财富都可贵。

家庭,是孩子品德、习惯、人生兴趣、幸福感养成的地方。家庭教育好坏与否,关乎孩子的一生。每位家长内心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长,我之责任。

亲力亲为的父母,才不会事与愿违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很多父母绞尽脑汁,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买房,挑学区房;学校,读贵族学校;补习班,选最贵的报,只怕耽误了孩子成长成才。

但其实他们忘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网友曾说,如果不是妈妈,或许自己也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她说,妈妈虽只认得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但从小到大,只要她在写作业,妈妈就会陪着她学习,哪怕不懂,她都强迫自己读书识字,只为了女儿能勤奋好学。

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亲力亲为,和孩子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一起面对苦难与挑战。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他们知道孩子成长就短短几年时光,能够陪伴教育的时间并不多,一旦错过将成遗憾。

与其为孩子挑选好老师,不如父母言传身教;与其为孩子择选好学校,不如父母教育上的亲力亲为。

当父母不在缺席孩子的的教育,怀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孩子也将不负父母所期,终将成长成才。

老师的认真负责,决定了孩子的才学与成绩;而父母的修养,则是孩子的教养。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发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尽己所能去照亮孩子。

如果人生是一所学校,父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老师。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凡事不需要操心了。

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老师和家长应携手同行。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家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家,则藏着孩子的一生。想要孩子成长成才,父母就必须先正好家风,先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而不是把孩子的成才,全归咎于学校责任。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父母才是孩子成才路上的的奠基者。

一语概之,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一所学校的事。它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努力,父母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这句话也不完全对,因为教书育人本来就是老师的责任,另外,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20-11-24
不是很有道理,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孩子只有在老师与家长共同的教育之下才能稳步求长。
第3个回答  2020-11-24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老师可以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家长却可以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第4个回答  2020-11-24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呀,教书的老师那么是给孩子传授知识传授正能量的那么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其实就是家长的事情,那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