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建筑还是遗址?

如题所述

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无论是建筑还是场地,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从工程角度看,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是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

长城(长城),也叫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来限制敌人骑马的动作。长城不是简单的孤立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结合大量城市、屏障、亭阁、地标的防御体系。长城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热军阀”就发生在濠江(今陕西Xi安)。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建设的长度相对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修通了战国长城,也就是后来的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长度2000多公里,陕西省长度1838公里。根据文物测绘部门对全国长城资源的调查结果,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址,从历史、美学、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天人联合工程,考古遗址。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概念和领域。该遗址的特点是残迹不全,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许多史前遗址和古代遗址深埋在地球表面之下。如宝鸡的北寿岭遗址(7100-140年前)、Xi的半坡遗址(6000年前)、烽火台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遗址标准英文名称为废墟。长城是建筑还是遗址?之所以被称为站点,是因为近代以后,它进入了热兵器时代。相对来说,它火力大,杀伤力强,空中可以覆盖目标,所以长城的作用没那么明显。所以修建长城的意义并不明显。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建设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以来,连续修建了2000多年,分布在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阔土地上,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

从秦始皇开始,几乎每一个统治中原的王朝都要修建长城。包括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以不同的规模修建了长城。从修建长城的统治民族来看,除了汉族,很多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也修建了长城,汉族统治的朝代更多。清朝康熙时期,长城虽然大规模停建,但后来有些地方还是建了。可以说,从春秋到清朝,两千多年来,建设从未停止过。

据历史文献记载,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了长城。如果把每个时代修建的长城加起来,有十几万里,其中秦汉明时期修建的长城长度就有一万多里。中国的新疆,甘肃,宁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化保护法》)第三条将不可移动文物划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重要近代历史遗址和代表性建筑”,也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标准。

据统计,全国已公布各级长城文物保护单位209个。从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城来看,“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是长城的主体,但究竟应归入哪一类作为一个整体仍有争议。在申请长城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同观念的纠结。

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家保护单位)为例,截至2016年,从国务院公布的7个国家保护单位名单中,共评选出31件长城相关文物。其中古建筑16座,古遗址15处。自2001年起,九省长城作为古建筑被纳入国家保护单位“长城”

总结:历朝历代为建长城,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长城也是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的,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集大成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长城在古代是建筑,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现在的长城是遗址,人们赋予它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
第2个回答  2020-10-11
长城以前是古建筑,其作用是用来抵御匈奴的进攻,及时传达敌军动向。
现在有一部分是建筑,有一部分是遗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