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鹅卵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5
对于鹅卵石的形成,大多的解释都是说体积较小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其实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搞清楚。没有做过仔细观察,就不能对鹅卵石的形成做出正确描叙。
石头形成鹅卵石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流水中的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没有沙的河道或者在沙很少的水流上游,基本上就没有鹅卵石,而只是一些碎石,或者大的石块,不过一些沙也可以是碰撞磨擦形成的,所以河沙更常见是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流中下游也常常伴生鹅卵石。
第2个回答  2019-04-11
鹅卵石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取自经历过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后由古老河床隆起产生的砂石山中,经历着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它们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又和泥沙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千百万年。鹅卵石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鹅卵石呈现出黑、白、黄、红、墨绿、青灰等色系。
鹅卵石的衍生产品:
鹅卵石产品有:天然颜色的机制鹅卵石、河卵石、雨花石、干粘石、喷刷石、造景石、木化石、文化石、天然色理石米等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装饰用的高级染色沙,无毒、无味、不脱色。品质坚硬,色泽鲜明古朴,具有抗压、耐磨耐腐蚀的天然石特性,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建筑材料。
鹅卵石的用途:
鹅卵石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别墅、庭院建筑、铺设路面、公园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园林艺术和其它高级上层建筑。它既宏扬东方古老的文化,又体现西方古典、优雅,返朴归真的艺术风格。
鹅卵石还为净水、污水处理、电力、园林等项工程提供了优质材料。还为陶瓷、精密铸造、造纸、喷磨、化工、单晶硅、国防等提供原辅材料。
第3个回答  2020-02-19
鹅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逐渐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终于形成可爱的圆浑状小卵石。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内含有小石子的卵石,其形成原因是破碎的岩块,仅长距离搬运使棱角消失,形成园形或椭圆形的石子(或称卵石、砾石),再经胶结的岩石称为砾石。
第4个回答  2012-04-20
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鹅卵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