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1.做好心理调适,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初任教师,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受教育者——学生变成了教育者——教师。这一质的改变使得两种角色的自我意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现在担当学生角色的主导意识是班集体中的被领导者,而教师角色的主导意识则是班集体中的领导者。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反差迫使新教师必须扭转过去担当学生角色时的自我意识,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从心理、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承受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2.作为新教师,上课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①对一位新教师来讲,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②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③设想在第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
④主动深入班级,了解所任年级、班级学生班风、学风、知识基础等,与学生建立感情。
3.精心备好第一堂课,以便打好“第一仗”
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备好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深入研究大纲教材。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等等。
4.反复“试教”,总结优点和缺点
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教师对第一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教法,教学手段,教学器具等都要进行周密的研究与准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演”,提前模拟进入角色,要想上好第一堂课,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别熟练,这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预演”,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逐个进行纠正。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以后,老师就要不断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熟悉到讲课时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课就有了余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了。上课时不看教案,又能把课讲的特别好的老师,最受学生的欢迎,也最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了老师的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课时不断地看教案,讲课时结结巴巴的老师,威信很快就会一落千丈。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备好课就来上课了,肯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5.充分发挥新教师的“首因效应”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中也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因此,新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就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为此,新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应设计好自已的仪表,要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关心、体贴,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从而为自己的后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要注意时刻观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工作还比较陌生,在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表现之一就是只想着要去完成自己在课前写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而顾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听课、甚至在玩耍等都都没有发现。所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况,当有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时,一定要先注意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2. 要注意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陌生是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这样,所以出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环节后忘记了下一个环节该上什么、教学内容的呈现混乱、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等问题。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多花时间,认真研究、学习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知识点”,由这一“知识点”出发,设计教学形式。这样,及时课堂上出现的临时性的“小状况”,也能够紧紧抓住“知识点”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3. 要注意在细节上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种天真的“信赖”,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的,因此,“老师都这样说”就成了他们的一句挂在口头的一句话。面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当老师的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示范”。然而,在前段时间的调研听课中,却经常性地发现新教师们学生面前做出了一些错误性的“示范”:如在板书上写出错别字、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未加分析地给予肯定等。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在细节上避免这种小错误的发生。
4. 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到底其实也不是很多,就是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那几点。然而,新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却经常把握不准,为了将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花了一节课中最为宝贵的5-10分钟,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又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结果偏离了教学重点,造成知识点不巩固。在一堂课中,从课的导入、知识点的教学、练习的设计、课间操的编排到课的小结,每一个环节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目标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课“朴实有效”。
5. 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缺陷的当堂反馈纠正。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许多青年教师总是离不开讲台,然而在讲台上却又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学生开始做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离开讲台,在学生中进行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在分析反馈阶段,应该用在学生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并当堂纠正,而不是仅拿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对”一下,纠正错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19
重视每一个第一次:第一节课,第一个班会,与同学的第一次见面等等;
研究你的学生特点,认真上好每节课,搞好每一个活动,赢得学生信赖和敬重对日后开展工作非常重要;
学会引导和控制,不盲目放任,不使学生紧张过度,最好不与个别生在课堂上起正面冲突,控制好情绪;乐,不失身份;怒;不失自我;
无论学校要求什么,也无论环境怎么教导你,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自身的短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