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方言顺口溜二十三

如题所述

语音:
温岭方言属于吴语区,石塘、箬山一带渔区同时通行闽南话。温岭话内部略有差异,以城关地区为准。其语音特点包括:声母29个,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韵母48个,单元音丰富,无前响复合元音如[ai, ei, au, ou];声调8个,另有2个变音。
词汇:
温岭话词汇与普通话相比,大部分是一致的,差异包括:
1. 文白异读集中在声母是舌根音、喉音、鼻音的少数字上。
2. 一些合成词的词素次序不同于普通话,词义相当或相近,如“闹热”气力、“人客”。
3. 一些词在书写上和普通话相同,但实际运用时,意义起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如“生活”,与普通话同义,“吃生活”指挨揍;“做生活”指干活儿,生活的“活”字变音后,读成[], 泛指某种本领。
4. 动物的雌雄有两种叫法,一种是在动物名称面前冠以“草”、“雌”,另一种是在动物名称后面加“公”、“母”。
词汇举例(大致按意义分类排列):
1. 天价——天气
2. 日头——太阳
3. 虾——虹
4. 风痴——台风,即热带风暴
5. 三十日——除夕
6. 枯心(头)——早晨
7. 日昼(头)——中午
8. 夜界(头)——下午
9. 黄昏(头)——黄昏
10. 晚头——晚上
11. 基年——今年
12. 旧年——去年
13. 下年——明年
14. 早时——从前
15. 早日、早范、早期——现在
16. 转日——将来
17. 市日——赶集的日子
18. 日子——结婚这一天(特指);生活(泛指)
19. 起头——开端
20. 末脚——最后
语法:
温岭话的语法结构同普通话基本一致,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来看,其特殊语法现象有:
1. 温岭话有两种变音,都具有名词化的语法作用。形容词或动词变音后构成名词,如“蛋白——鸡蛋蛋白”;变音后改词义,如“烧火——使柴火燃烧”。
2. 词尾附加是构词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名词的“头”尾、“儿”尾最为广泛。带“头”尾的名词可以分别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如“花头——花样”;带“头”尾、“儿”尾,往往含有小称名词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如“雄鸡头——雏雄鸡”。
3. 量词重叠,采用“量词+加+量词”式,表示逐指或数量多的意思,如“个加个——每一个”。
4. 单音动词都能重叠,重叠后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表示“全部地”的意思,后面往往要加上“噢”,如“这道题目做做噢”;另一种有表示“试一试”的意思,后面往往要加上“相”,如“我看一看”。
5.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很多,重叠后的作用也不相同,其中不同于普通话的重叠形式有下列几种:单音形容词重叠后加上“□(kie(55))”,有表示比较的程度;单音形容词加上一个衍声的重叠音节,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念本音表示贬义,念变音表示褒义;无论单音或双音形容词,都可在词尾加上“显”或加“显”重叠,表示“非常”“十分”的程度。
6. 被动式和处置式,都用介词“拨”来表示,如“物事(东西)拨(被)贼偷去了”;“贼拨(把)物事(东西)偷去了”;“鱼拨(被)猫拖(叼)去了”;“猫拨(把)鱼拖(叼)去了”。
7. 习惯将宾语提在谓语前,不需要像普通话那样借助于“把”“连”等词语,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