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确认自己的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思考理论的形成过程,逻辑性)。是否为强迫性思维?跪求……

总是想确认自己的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思考理论的行成过程,逻辑性)。是否为强迫性思维?又该怎么做?跪求……

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分享
曲径通幽

第一节:道篇
▓《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东汉史学家班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 余潇榄教授:三“思”三“法”:
前思、反思、当下思,想法、做法、方法。未来反求,改变“活法”。

第二节:大前思考之术篇
一、切换思考路径
※ “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
◇ 大多数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而是单纯地把“一时的想法”,随口而出,称为解决之策。
◇ 脑袋不是麻袋,脑袋是“发动机”。
◇ 我们不能再以过去成功的经验作为依据了。而且很多时候,旧的观念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衍生出许多困难。
◇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
→ 逻辑思考力不但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我们常说的“诸葛孔明”、直觉也是从逻辑思考中产生的;
→ 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所以,就缺少了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
◇ 不能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分析数据后所整理的资料,只不过是假设。
重要的不是假设而是结论。
逻辑思考:搜集证据→印证→导出正真的结论。
◇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
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没有区别,就没有管理。
◇ 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出原因靠验证。
找出真正原因必须透过实地访谈。
访谈的对象不是部门主管,而是一线的业务员。因为和管理层交谈,只会听到一大堆借口、抱怨。
◇ 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抄添裁”方案是忽悠。
※ 科学的思考,教一招:
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不断重复假设、验证、实验,等程序。
◇ 累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
经过无数次的假设、验证、实验,尤其是通过实地访谈所累积的事实。
引例《关于农村调查》: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革命也需要作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可惜很多同志常是主观主义,自以为是,完全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我们是信奉科学的,不相信神学。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要面向下层。二、逻辑打动人心
※ 提建议时,并不是靠花言巧语,而是有逻辑思维作保证的思路。
◇ 有事实为证的建议,魅力无穷。
◇ 公司虽然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大数都只是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一 个。因此,首先解决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
◇ 要事第一。

◇打动人心的要点。
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 金字塔结构法。
是导出问题、判断、推理、概括结论的逻辑思考关键。
金字塔结构源自MECE,直译的话就是“彼此独立,互无遗漏”。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地分类,把握问题核心,并解决问题。
◇ 正金字塔:结论位于顶端,分析证据自下而上支撑结论。
◇ 倒金字塔:结论放在最下面,各种证据放在顶部。

:概括小结
● 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总体在阐述麦肯锡思维模式:
基于实证基础上的逻辑思考方式。提出一个假设,然后搜集大量的事实论据,导出因果结论。即假设、验证、实验这一套解决问题的know-how。
● 特别提到达成一个结论的“金字塔分析结构”:
金字塔底层是各自分类的事实,上一层是由这事实导出的中间结论,再上层即顶端就是由中间结论导出的最终结论,纵向上论据与结论环环相扣,但横向上论据之间通过分类彼此独立,通过这样互不遗漏的思考模式,得出的最终结论和判断准确性极高。
● 以这样的思考分析方法,既可看清问题的本质,分清假设和结论,现象和原因,又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对事不对
人,才能忠于事实;同时避免简单武断的线性思考方式。
● 为了训练这样的脑力思维,平时点滴生活中都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为没有答案的问题找答案,可称“储蓄智慧”的过程。
● 正确的逻辑思考方式也为我们预测未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第四节:学以致用,倒金字塔结构思考推理练习
命题:决定企业成败的是什么?
→ 一是细节不能决定成败,虽然战略战术的实施,离不开精细化的运作和操作,但过于注重细节会让我们失去整体;
→ 二是战略不能决定成败,虽然战略是关系企业长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但过于注重战略会让我们染上好高鹜远的恶习;
→ 三是管理不能决定成败,过分强调管理,团队的能动性会慢慢丧失;
→ 四是执行力不能决定成败,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真正带来企业成功的并不是战略的选择,而是如何去执行战略的方法,即执行力的问题。所谓执行力是将理念或战略付诸于实践的能力。但是执行力绝不能成为领导层掩盖“战略性”失误的替罪羊。
结论:惟一决定成败的是,竞争规律或竞争能力,而竞争能力是靠多种因素均衡发展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哪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企业中逻辑思维缺陷反思
※ 假如,来反思中国企业的逻辑思维缺陷。
→ 在中国人的意识深处存在着思维缺陷,最典型的是缺乏逻辑思辨能力。
例证:神马都是浮云;魔鬼失业,坑爹;媒JI(记)喧嚣。
→ 企业思维能力的欠缺不在“判断”、“推理”,而是在于“概念”。正确思维的前提要概念正确。
◇ 推销与营销
→ 推销与营销的观念之别;
→ 有木有3C的分析思考( 顾客、竞争对手、公司自己);
→ 战略营销-STP(成功的市场细分,准确的目标市场选择,恰当的市场定位)是“道”,4P组合是“术”。道为术之魂,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 谈战略发展
→能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混乱。
◇ 制度与文化认识的误区。
→ 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 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 制度与文化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
◇ 绩效管理VS绩效考核。
→ 考核是把双刃剑,“砍人”还是要“救人”?
→ 绩效管理七步走,最后考核是三“笑”:效率、效益、笑容。
→ 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责任:
部门经理50%,员工个人5%,人力资源30%,高层领导15%。

结束语:当下,惟一的竞争优势是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