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是指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问题一:古代周末年间是指的什么时候? 一、古代”周末年间“一般指周朝末年,有两种情况:
1、指的是西周王朝的末年:大约在公元前780年左右,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最后一位帝王是周幽王。
2、指的是东周王朝的末年:大约在公元前260年左右,东周灭亡于公元前256年,最后一位帝王是周赧(nǎn)王。
二、周朝简介:
周朝(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三、西周灭亡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 *** 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於戏。前771年,西周覆亡。
四、东周灭亡
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东周灭亡。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争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问题二:儒者,在西周时期是指握什么的人士? 儒者,在西周时期是指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
儒者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称赞人殉为厚葬,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问题三:周朝中的时,序,数,令指什么 商朝灭亡后,纣王留给周朝最大的教训便是“纵酒丧国”,于是周朝开国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禁酒。这一禁,竟禁出了一种文化――把酒推上了文化的轨道。周代规定了严格的饮酒礼仪:时、序、数、令。
时,是指严格把握饮酒时间,只可在婚礼、冠礼、丧礼或者喜庆典礼场合饮酒,违时即为违礼。
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神、鬼,后长、尊、幼、卑之序,违序即为违礼。
数,指在饮酒时适量适度,三爵即止,过量即为违礼。
令,指在酒宴上服从酒官指令,不可随心所欲,违令即为违礼。
史学家声称,周朝“酒仪”的发现,使酒走出了单一的“宫品”蝇地,产生了“文化”的含量。换句话说,“酒文化”自此出现了。说到酒文化,便想到一位学者的话:世界上只有文化创造的酒,没有酒创造的文化。

问题四:西周时期国王跑大臣执政是指哪个时间 前843年,周厉王逃跑,召公、周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前841-前828,)号称“共和” ,史称共和行政

问题五:周朝时候。“中国”指什么 有《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病!”“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问题六:“儒”者,在西周时期是指掌握()的人士 儒者在西周是指专门负责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他们精通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

问题七:西周时期出现的十五国风是指什么?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风》、
《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可分为五大文学区域: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
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
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
西区--《秦风》、《豳风》
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
北区--《魏风》、《唐风》
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魏地狭窄,民俗俭啬。”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风》、《王风》、《桧风》、《曹风》
邶和{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
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
曹在今山东西南荷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
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汉书・地理志》:“土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
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
东区--《齐风》
齐在今山东中北部,首都临淄。《史记 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亦海岱间一都会。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齐富甲东海,士农工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