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农耕文明是游牧文明的天敌?

如题所述

从表面形式上看,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最大差异是定居与流动、文明与原始的区别,但更深层次的区别是对规矩的遵守与破坏的区别。

农耕民族并不是先天的,也是由最初的游牧民族发展而来的。农耕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少则数千年,多则几万年,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和沟沟坎坎才最终形成了思想认识统一、形式作为有规有矩的农耕民族。

思想认识的统一和规矩的形成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制定或规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对无数次得失与输赢的总结,同时也是历史经验不断积累与科学进步的结果。

农耕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不是他们不懂得侵略和扩张,而是因为他们从历史的经验中清楚地知道侵略和扩张的结果是什么,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

他们知道社会发展没有捷径,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没有窍门,只有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遵规按矩的办事才是人类发展的正途。

虽然这种发展方式有时显得比较缓慢和较为迟钝,但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却是最扎实、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文明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明不发达、不先进,而是因为他们的文明根基不牢固,文明时间不够长,文明程度不够深厚,

所以在面对多个游牧民族的冲击时难以应对和施加影响,最终导致其先进的文明丧失殆尽直至彻底消亡。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并传承至今。

扩展资料

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牧民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6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可以说是互为天敌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

1. 生产方式的差异: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通过耕种和畜牧养殖来获得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而游牧文明则以畜牧为主,依靠放牧来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这两种生产方式在资源需求、生产工具、人力组织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相互竞争和冲突。

2. 土地利用的冲突:农耕文明需要大面积的耕地,对土地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保持土地的稳定长期产出。而游牧文明则需要广袤的草原供放牧,其生活方式要求可以频繁迁徙以寻找新的牧场。这就导致两种文明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冲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竞争和争夺。

3. 社会组织和政治体系的差异:农耕文明需要集中劳动力和资源,发展起了城市化、国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游牧文明则相对分散,以部落和部族为单位,其社会组织和政治体系更为灵活和去中心化。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政治冲突和对抗。

总的来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差异导致它们在资源需求、土地利用、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冲突和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引发战争、迁徙和文化碰撞,使它们成为彼此的天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