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浦的营救出狱

如题所述

胡春浦被捕后,各方营救努力,始终没有稍懈。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李宗仁继任总统,提出“释放政治”挽救残局,局势一度缓和。春节后,渣滓洞陆续释放民主党派和进步学生,包括许多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只有胡春浦继续关押在渣滓洞。为此,刘宗华两次与已出狱的郭葛雅波闯到徐远举家中说事,还在徐远举的办公室拍桌子,徐远举在后来的交代中说她“态度很不好”。四川省主席张群继任行辕主任后,向传义也通过张群给胡春浦作保。徐远举还是“婉言谢绝”。
逼使徐远举最终妥协的并非上峰指令,而是来自友朋压力。这些友人包括熊倬云、银行经理陈与时、亲信雷天元以及国防部二厅好友左泽淦等,且不说南京空军总部副官处长刘宗武背后包括空军司令周至柔、晏玉琮等庞大关系网了。他1956年在关于胡春浦被捕释放问题的交代中说如此写道:
“48年前,……随便释放人是不可能的。何况李荫枫胡春浦军事活动是较严重案情,我经朋友之托,只能帮他减轻不追,而不能减免释放。同时那时行辕主任是战犯朱绍良,他是死硬派,处理问题很严峻的。我也不能随便说话和擅自处理。……到49年人民解放战争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蒋也去了台,伪中央对地方已不能控制,伪总统李宗仁为寻求和谈,通令释放政治犯,在地方影响很大,……那时政治环境对释放胡是有利的。  国防部二厅48年秋给我一个代电,叫我考虑胡春浦保释就医,49年春由二厅办公室主任左泽淦给我一封私信为胡说情,我都未同意,婉言谢绝了。……关于二厅来电对胡的释放有帮助促成因素,左泽淦一再对我说情有很大作用。以我本意不愿释放胡,因他的态度较田一平李荫枫倔强,我对他印象不好,他的释放完全受人情包围,而勉强放他。今天说来又是很大矛盾,即拿向传义信来说,只构成向战犯张群签办释放他的行政程序手续,实质上是许多人说情的关系。如果我不同意释放,向传义给张群的信没有用的。刘国志是显著的例子。”
刘国志即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后被杀害。他和胡春浦均为张群出面作保。徐以他为例,是他说明放胡春浦并不是怕官,实在是托不过朋友情面。这说明徐远举性格中的一个侧面。
1949年五月中旬一天上午,曾经到成都抓捕胡春浦的特务徐贵林叫他收拾行李,然后带他走出监狱的边门,一眼看见等候在外的妻子刘宗华,他知道自己获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