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为何有那么多自画像?

如题所述

翻开世界美术史,将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如伦勃朗那样在一生中画那么多的自画像。它们记载着伦勃朗的生命历程。这些自画像对于画家来说,究竟意义何在呢?

从20岁的大学时代起,伦勃朗就开始画自画像,一直画到临终前。曾经的豪情满怀,到最终老态龙钟,满脸岁月的痕迹,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一张张自画像上。

艺术天才伦勃朗

伦勃朗是一位艺术天才,23岁时已崭露头角,在阿姆斯特丹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年轻画家。当时,伦勃朗被一位富有的画商看中,不久,这位画商的一位亲戚莎斯基雅小姐便与伦勃朗结婚了。结婚之后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在此期间,他曾画过一幅与妻子一起的肖像画。这幅画面展现了一对富裕的、心满意足的、毫无拘束的年轻夫妇甜蜜恩爱的生活场景。这时候也是伦勃朗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

当时,阿姆斯特丹被认为是欧洲最有魅力的城市,而伦勃朗则被视为阿姆斯特丹最有魅力的人物。世人都崇拜他,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画干净利落、技巧娴熟。画中的人物凭他画笔一抹,似乎就有了生命。伦勃朗作画速度不但快而且技巧全面。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并因此而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荷拉斯兄弟之誓

难以摆脱的厄运

伦勃朗经过短短七八年的鼎盛时期后,等待他的正是与那些过早成名的人所遭遇的相同的厄运。在1642年,他接受一群军官的委托为他们画一张大型的集体肖像画,然而伦勃朗一反常态,将这幅画画得颇具喜剧色彩,表现的内容是一群军人在长官的率领下夜巡。画面上明暗的变化加强了戏剧效果,可是有不少人物不得不隐没在层层的暗影中。最终使得雇主大发怒火,提出抗议,指责伦勃朗为什么不把他们排成一行,使每个人都得到同样的亮度。那些被画成侧面像的军官们抱怨道:“钱付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画面上的待遇却不一样呢!”伦勃朗只得说:“我是一个艺术家,不是调查人口的!”这个回答虽然很高明,但对他的职业却十分不利。此后,委托他作画的人少了。从这以后,他可以经常自己创作,不需要再迎合权贵富人的虚荣心作画了。伦勃朗虽然赢得了自己创作的自由,但生计也随之艰难了!

祸不单行,在这一年,伦勃朗的爱妻莎斯基雅去世了,为他留下了一个儿子。虽然依旧有人委托他画画,但境遇却日渐衰落,财源枯竭,面临破产。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名声不断下降而被湮没。在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古代的、被人遗忘的大艺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画像来表达他对世俗的态度。1669年,伦勃朗在临终前画了最后一张自画像:披着一件旧衣服,眯着眼睛的伦勃朗,张着嘴巴,好像在哀哭,又好像在冷笑,他审视着人间,脸上充满了一生中的抱负、斗争、梦想、成就、希望、失败、痛苦的印记。一切都已消逝了,无可奈何……

伦勃朗一生画了很多自画像。就如同美术史学家所说:“尽管伦勃朗没有留下自传,但他的自画像已经向世人讲述了他一生的遭遇。”这也是画家对命运无声的诉说吧。然而,这些自画像真的能涵盖他一生的境遇吗?也许,只有伦勃朗自己才能诠释其深刻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