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相思”。

解析:首先“双木非林”,意思是两个木合在一起并不是林字,那么便可以知道是两个不同种类的木,即为“相”字;其次“田下有心”这半句很好理解,田字下面一个心字,便是“思”字。合在一起,指的是“相思”二字。

扩展资料:

出自顾城自己的一幅画《天然凤鸟如愿图》写下,原文:

吾居岛望天,已近南冥,回顾空阔,偶有飞鸟栖于廊下,双双尽善,不知有谋者,赤喙碧身,颌下丰素如雪,食花果,即飞,数里皆有羽声。歌曰: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饮之以雨,炊之以薪,家中有女,马上无邻。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赋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及的“朦胧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这句话的意思是:相思。

这句话是字谜面,“双木非林”,可见并非是两个“木”,换一角度是“木”与“目”,便组成了“相”,“田下有心”,显而易见,“田”下添加一个“心”,便是“思”,整句话解出谜底“相思”。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出自顾城的《娴歌》,原句为“于山于海,于水于滨。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其中的“于山于海,于水于滨”是指顾城的所居,是一种各自相爱但又河井不犯的场面。而后面的“双木非林,田下有心”用拆字的手法将“相思”二字化入了岛上的天然风光和农作场景。

扩展资料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而1989 年顾城写《娴歌》时候已经定居新西兰,该诗 “于山于海,于水于滨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18以拆字诗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园的相思情结。异乡异客,怀旧相思有增无减。顾城的诗歌已经脱离了早期对生命的抽象幻想和沉思,将生命的情感对象具象化为父母、亲人、兄弟和成千上万的邻居。

参考资料:中国作家网-论顾城海外诗歌的空间与认同

第2个回答  2019-07-04

意思指相思,男女彼此思慕。

双木非林,是“相”。田下有心,是“思”。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就是“相思”,指男女彼此思慕。

这两句诗出自顾城对自作画《天然凤鸟如愿图》所配的小诗:

吾居岛望天,

已近南冥,

回顾空阔,

偶有飞鸟栖于廊下,

双双尽善,

不知有谋者,

赤喙碧身,

颌下丰素如雪,

食花果,

即飞,

数里皆有羽声。

歌曰:

于山于海,

于水于滨,

双木非林,

田下有心,

饮之以雨,

炊之以薪,

家中有女,

马上无邻。

扩展资料:

顾城诗歌风格

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具有童话之美,童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这点是我们在阅读和分析顾城作品的时候不能放弃的。

即便是后来,他依然是以儿童的眼光在打量这个世界,只是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成人的身躯和沉重的心,他对童话之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乃至于成年后还执着于去一个小岛上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双木非林,那就是说有一个木替换成目,就是相字;田下有心,就是思字。

这是一个谜语,谜底是相思。

这两句诗,出自顾城对自作画《天然凤鸟如愿图》所配的小诗:

吾居岛望天,已近南冥,回顾空阔,偶有飞鸟栖于廊下,双双尽善,不知有谋者,赤喙碧身,颌下丰素如雪,食花果,即飞,数里皆有羽声。歌曰: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饮之以雨,炊之以薪,家中有女,马上无邻。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10-20
双木非林 不是林便是相,田下有心便是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