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闭环境下静置的空气会分层吗?

如题所述

一个状态能向另一个状态自发进行,是要满足δG<0.但温度一般不会起太大作用。对于化学反应来说,熵变比起焓变往往比较小,对自发性影响不大。而对于题主提到的过程,焓变又太小了些。所以,理想状态下,在氮气和氧气发生相变之前,他们永远不会分相。

其实题主提到的因密度分层,一楼答案并没有很好解释。实际上这里面要考虑重力场的势能。或许在某个重力场中,分层导致的势能差距很显著,使得这种分层在宏观上可以被观测到。

进一步的,即便是地球上,重力导致的分层也会体现,但是这种分层可能是统计性的无法观测到。不过大尺度上,地球大气是向上逐渐稀薄的,说明重力还是在起作用。

所以最后我举个例子,在一个非常强大的重力场中,极低温度下,一个在重力场方向上尺度比较大的容器内,氧气和氮气会发生可观测到的分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8

系统的自发变化方向是焓减、熵增的。溶液按照密度分层,是焓减。溶液混合均匀,是熵增。这两种情况发生哪种,取决于焓减和熵增谁的影响更大。一种综合焓和熵的判断标准是用吉布斯自由能,G=H-TS。自发变化的方向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方向。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温度越高,气体越倾向于熵增方向、即混合。温度越低,气体越倾向于焓减方向,即分层。

题目中,空气是否会沉淀,取决于那里温度。如果温度很低,是会分层的。在很多山洞中,枯井下,由于空气不流通,长期静置,是会分层的。走着走着氧气就不够了。下井救援时,一定要先通风换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知友们看见要挑刺了:这里面会有岩石置换啦、金属氧化啦等等。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在有流动空气的环境中,走下去就没问题。所以还是有“沉淀”。分压跟高度有关,p0是h=0的分压,高度越高,分压越低;粒子越重,降低的幅度越大,也就解释了氮氧气体是可以“分层”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分层,并没有明显的相界面),不过氮氧分子量相差较小,得足够高的测量系统才能看出区别,而且不能有对流之类的扰动,这个公式叫Boltzmann分布公式,也可以由统计力学推出。虽然理论上氧气氮气装在一个钢瓶里应该充分混合,但工厂实践确实发现分层。理论无法解释。

第2个回答  2017-11-28

引力和离心力在没有参考系的情况下不可分,而我们都知道离心机可以用来分离U238和U235——要知道这是分离的是六氟化铀气体,二者式量分别是352和349,相差不到1%。而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式量分别是28和32,相差超过10%。前者都能分层,何况后者——当然了,由于重力比起高速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小了几个数量级,加上大气对流,所以在你所能观测到的大气层中是看不到分层的。相信都在化学里学过胶体的概念吧,如果所说的空气指的是这种状态那一定是不会分层的。很多所谓的玻尔兹曼分布,我相信在有限的小的空间下重力场的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