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的八大标准?

如题所述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满足个人基本需求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第2个回答  2020-12-28
其实健康人也会得“心灵小感冒”,也会有诸如抑郁,焦虑,强迫之类的情绪。并不是说有了这样的情绪就是得了心理疾病,而仅仅只是一些“症状”,人们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的时候产生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你也不能忽视“心灵小感冒”,因为感冒时间太长也可能会引发其他病症,最终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是身体疾病。数据显示,仅10%左右的人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70%以上的人早已处于心理亚健康而不自知。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现代社会,人们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内心的困扰会让人减寿

  争吵、烦躁、愤怒……这些常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坏情绪,也许会让你的寿命大大缩短。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目前,各类精神疾病所致的疾病总负担在我国已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
第3个回答  2020-0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