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

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

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为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一般病程进展较缓慢,早期出现的症状多呈节段性分布,最先影响上肢,当空洞进一步扩大时,髓内的灰质和其外的白质传导束也被累及,于空洞腔以下出现传导束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患者的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症状则表现广泛甚至出现截瘫。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创伤,晚期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
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
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
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
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患病后,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治疗效果好,
目前治疗脊髓空洞症多采用中药疗法,有名的空洞康复汤已经得到数万患者的验证,空洞康复汤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配用药,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问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时时监控,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用药进行辨证加减,保证用药的高效性,使患者随时得到好的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5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
在生活中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这是由于强行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及修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运动,达到加强体质的目的。
严格预防感冒的出现,对预防脊髓空洞症疾病非常关键。肌萎缩病人的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有一定的免疫缺陷,所以如果呼吸感冒,就会加重病情,使患者的病程加强、肌萎无力及肌跳加重,也会出现脊髓空洞症。
有一个愉快乐观的心态,能有效抵抗疾病的发生。较强烈的长期或多次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让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让肌跳加重,让肌萎缩发展。所以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预防该病的好方法。
另外也要预防胃肠炎的出现,因为胃肠炎可诱发肠道菌种功能紊乱,特别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存在不等的损害,会导致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况加重。
第2个回答  2019-12-27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有以下三类:
1、感觉性症状:包括感觉减退和感觉障碍,前者包括对疼痛、冷热水、针扎等感觉迟钝;后者表现为手麻木、胳膊酸胀等;
2、骨骼肌肉萎缩:最常见为鱼际肌和骨间肌的萎缩,患者感觉手无力或上肢不能抬起,严重者可出现爪形手;
3、夏科氏关节:主要是关节毁损,如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受限,称为夏科氏关节,向下发展可影响走路及大小便等。
第3个回答  2020-05-11
脊髓空洞症是进行的一种慢性病变,一般呈进行性的发展,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可出现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临床上一般可以做磁共振或CT检查,可以确诊病情和病情的进展情况,治疗的话,一般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血管扩张剂等等一般目前采用手术治疗的比较多,手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触压迫,2.种是重建脑脊液流出通道。术后注意护理定复查,保持愉快的心情。另外要减轻压力。
第4个回答  2020-05-26
是可以治疗的中医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