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后将全国分为多少郡县进行统治?

如题所述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进行统治。

根据明张岱所著《夜航船》记载: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为什么要划分为郡?
    郡县制能与秦朝中央官僚体系相配套

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行。

秦国在从西陲小国到并吞天下的过程中,舍弃了其他国家实行的已不合时宜的贵族世袭制,而实行了在当时来说带有创新性质的官僚制。

秦之所以能够兼并六国在于秦国彻底实行了统治机制转变,实行了官僚制,从而比较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秦朝自然会沿用一直适应于秦国政治发展的郡县制。

郡县制也是秦朝战时最适合的地方官制。秦国从商鞅大规模置县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置郡,任命长官。

    能够加强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政治控制

秦统一天下后,废除了分封制,进而在六国和秦国原有郡县设置的基础上将郡县制推行全国。秦朝以郡统县,共设郡三十六个,县有一千多个。

秦朝作为巨大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但其大部分领土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

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诸侯之间在文字、语言、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要采用相关制度即有效的郡县制,来保障秦朝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秦朝由中央派遣官员控制地方,由郡统县,中央将郡县牢牢控制住。在县以下,设乡、里、亭,令民为什伍,用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将六国故民紧密地束缚控制起来。

秦朝建立之后,疆域除了拥有被征服的六国故地以外,还拥有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

秦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战争后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可称为“化外之地”,是新征服之地,人心不稳,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使其直接受到国家统治。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选择。

秦朝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少数民族的威胁与侵略。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很好地调动一切资源,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少数民族的侵犯,所以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

以后,秦朝自然而然地采用设郡县这种有效方法来防范当时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匈奴。而且在战国时期,受匈奴威胁的燕赵等国也都在边境设置过郡县以防范匈奴。

为进一步有效防范匈奴,秦朝将以遣戍的罪犯来巩固边疆防卫,相应地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郡县及与之配套的什伍制来对边疆进行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2
一共是36个郡县,也是考虑到当时的管理情况,所以根据地区进行的划分,也是为了集中统治。
第2个回答  2021-08-01
他将全国分为了三十六郡进行统治,每郡下辖县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第3个回答  2021-07-31
将全国分为36个郡县进行统治,不过到秦始皇统治末期的时候,增加到了48个郡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