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园不值》的写作背景古诗《游园不值》的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扩展资料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参考资料:游园不值-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9

1、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是作者游春的即兴之作。作者本想到友人家赏春,却连门都没进去。

2、全文:

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4、赏析:《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扩展资料:

古诗《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叶绍翁。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

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除《游园不值》外,叶绍翁还著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夜书所见》,并被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夜书所见》全文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叶绍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6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扩展资料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05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扩展资料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第4个回答  2013-03-20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
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
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游园不值 : 游园没有遇到人。
小扣 : 轻轻地敲。
柴扉 : 柴门。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
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
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
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击)不避苔滑路僻,
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
“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见打开。
“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
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
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
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
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
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
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
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
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
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
也可能出现奇迹。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相似回答